从缺失河道警示牌快速补设,到楼道坏灯及时修复,再到老人专属低脂低糖助餐推出…… 如今在张家港,群众反映诉求有了便捷“快车道”。一张小小的人大代表专属二维码,架起民意“连心桥”,实现“码上提、马上办”,推动1400余名各级人大(议政)代表“云端在岗”,以数字引擎驱动人大履职“智变”。

  2024年12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数字人大”建设机遇,全面推行“‘码’上见代表”工作,将全市各级人大(议政)代表“搬”至线上平台。依托“指尖直达、即时响应”的数字化渠道,畅通民意收集“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码上通”按下民意响应“快进键”

  “过去反映问题得跑代表联络站,现在扫‘代表码’随时随地找代表,太方便了!”家住张家港市常阴沙常南社区的葛先生对这一创新举措赞不绝口。葛先生日常有散步习惯,不久前他通过扫描“代表码”提交健身步道拓展延伸建议,不到两小时就收到市人大代表刘燕的线上反馈。当日下午,刘燕便协调相关部门实地勘查,敲定改造方案。“本月底将完成步道拓展与亮化工程,让居民散步更安心舒心。”刘燕介绍。

  在张家港市12个代表履职中心、183个代表联络站点,“代表码”随处可见。群众扫码即可直达代表“云端窗口”,不仅能查看代表信息、提交诉求,还可实时追踪办理进度。代表们既及时响应线上诉求,又将线下走访调研收集的社情民意同步录入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闭环办理”的履职新模式。“群众‘码’上提的建议件件有回应,这种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让我们服务群众的劲头更足了。”市人大代表刘金湘深有感触。

  全闭环构建诉求办理“全链条”

  “没想到扫码反映问题这么简单,老年人也一学就会!”4月18日,张家港市德积街道元丰社区居民施琴妹感叹道。作为拆迁安置小区,元丰小区内不少枯树枝干存在安全隐患,施琴妹尝试扫描小区公开栏中的“代表码”,向市人大代表陆惠芳反映清理需求。陆惠芳收到短信提醒后迅速转交相关部门,4月21日,小区枯树枯枝全部清理完毕。

  “代表码”上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得益于全闭环工作机制的有力支撑。群众扫码留言后,代表能即时答复的当场回应;需专业处理的一键转至12345便民服务平台限期办理;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则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专项交办或按规范程序转为代表建议办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数字化赋能人大履职“新实践”

  “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本月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领域成为群众关注焦点。我们将深挖这些建议背后的民生痛点,靶向提升监督质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志刚表示。在“‘码’上见代表”平台后台,建议提交量、分类标签、办理进度等数据实时更新,动态数据图谱直观呈现群众诉求“热点云图”与办理成效“进度条”。当地人大还强化与各级部门协同,优化数据分析,定期形成运行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码上见代表’与‘主任接待日’等线下履职场景深度融合,构建‘线上扫码随时提、线下定点听民意、部门联动快办理、人大全程强监督’的立体化民意闭环。” 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表示,要将“代表码”打造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样本,让数字赋能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