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4月23日发布的《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全面展现了江苏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践与成效,为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 “江苏智慧”。为了让读者对白皮书有充分的理解,我们分8个篇章对白皮书进行解读。
4月23日,《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系统梳理了全省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七大领域的最新进展,标志着江苏在知识产权创造上已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为创新生态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区域经验。
高价值专利培育稳步推进
围绕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遴选南京医科大学等10家单位承担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先后组织启动会10场,对2021年项目完成验收,对2022年项目开展中期检查,并召开示范现场会11场。
到2024年底,全省已建设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25个,省级财政投入3.31亿元。省级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2万余件、授权1.3万余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600余件,参与或牵头制定标准1700件,获中国专利金奖14项,相关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突破4100亿元。13个设区市也纷纷建立了本级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推广模式。
商标品牌培育成效凸显
在商标品牌建设方面,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先后遴选10家龙头企业开展工业品牌培育,支持“南通家纺”等6个区域品牌探索区域品牌培育机制。
省内还组织承办单位及服务机构赴海澜之家开展现场观摩交流,促进各方在商标保护、品牌运营与市场推广方面的经验互鉴。
地理标志保护助乡村振兴
江苏积极推进盱眙龙虾、邳州大蒜、雨花茶、洞庭山碧螺春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动南京云锦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2024年,全省新增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单位246家,累计达到1782家,位居全国前列。句容草莓等7件地理标志商标获得注册,相关监管机制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持续完善。
同时,“地理标志+”民俗文化活动与国际地标品牌大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江苏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基础研究与重大攻关释放动能
为夯实原始创新基础,江苏实施“1820”行动,支持省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基础科学中心建设,立项省级基础研究计划2100余项,重点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等领域。
全省还启动46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部署未来网络、量子技术、合成生物等80项前沿研发,预计新增授权专利500余件。苏州、太湖、紫金山等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加快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2024年1至12月,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共获授权专利9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600余件。(张本甫 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