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发布《江苏人工智能产业专利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5年4月9日,江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总量超1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11.3万件。两项指标均仅次于北京、广东,居全国第三位。从制度设计到司法实践,从本地扶持到海外维权,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持续通过专利导航分析、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快速预审等切实举措,打造贯通研发、保护、转化、出海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全链条体系,护航人工智能产业跃升发展。
从广覆盖到强协同:江苏AI产业发展“底盘”坚实
走进苏州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语音实验室,专利事务专员正忙着更新发明专利清单。截至2024年底,思必驰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99件,在江苏AI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涵盖语音识别、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诸多关键领域。
江苏把人工智能列为全省“1650”产业体系5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把通用智能列为江苏“10+X”未来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技术布局看,江苏的相关专利覆盖人工智能硬件平台、通用技术、关键技术等三大领域,包含智能芯片、传感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构建出较为完整的专利生态链。从地域分布看,南京、苏州、无锡位居江苏前三,三市的专利申请量占江苏总量的近80%,体现出典型的区域集聚优势。从申请主体看,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形成“产学研”协同格局,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元脑智能、思必驰、科沃斯等高校和企业的表现较为突出。
“广覆盖+强协同”的专利“底盘”,正成为江苏人工智能产业不断拓展边界的关键支撑。
《江苏人工智能产业专利白皮书》4月21日发布
从维权到治理:打出AI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
2025年3月,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审结江苏首例、全国第二例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纠纷案,判决明确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AI生成内容受著作权保护,为解决该领域的法律空白提供了借鉴案例。
4月21日,在2025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江苏·南京分会场上,江苏省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涉及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其中部分案件为新领域新业态下出现的新型侵权案件。江苏正以实打实的制度设计和案例裁判,为AI创新构建“强保护”网络。
据介绍,近五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出了打造“1+13+N”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总体目标,即推动建立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牵引、13个设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多个快速维权中心协同联动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服务体系。目前,全省正式运行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达14家,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还将技术手段引入维权流程。江苏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已归集来自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4.17亿条知识产权数据,完成3300万件专利技术智能标引,并部署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与图像识别算法,提升专利检索、侵权比对与企业画像精准度,打造“数字化维权”新样板。
“制度+技术”的融合,为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高分答卷”。
从扶持到赋能:专利政策“精准滴灌”AI企业
在南京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墙上的“专利+算法+融资”路线图尤为醒目。2024年,该公司通过“苏知贷”成功获得1000万元质押融资,用以支持其数字人引擎的更新迭代。其中,省级财政承担了高达80%的贷款本金损失风险,让这家中小AI企业实现了“轻资产也能融大资”。这一政策背后,是江苏构建的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体系:通过“苏知贷”机制、普惠金融平台、“银企对接”专场等,有力破解中小AI企业融资难题。
在专利审查环节,江苏已有9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5个快速维权中心,设立在南通、苏州、常熟等产业重镇,可实现“当日预审、快速通道”,大幅缩短专利申请周期。
江苏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在主要技术领域培育了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人工智能领域。镇江的一家AI视觉企业,因掌握两项I类发明专利成功入选省“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和政策加分,技术商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此外,江苏设立300多个知识产权工作站,广泛开展“知产先锋·惠企讲堂”、专项培训、专家会诊等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走进园区、嵌入流程、贴近企业”。
一整套“懂你所需、送你所缺”的服务体系,正让AI企业从初创到成长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远。
从国内到国外:织密AI企业“出海”的防护网
在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球专利地图上,覆盖欧美的专利标记越来越密集,这家公司已完成533件海外专利布局,成为江苏AI企业出海的典范。截至目前,江苏AI企业的海外专利申请达31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458件,居全国前列。
江苏是开放大省,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着力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和企业海外利益维护机制,加强涉外维权援助体系建设,织牢织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网络,赋能企业“出海稳航”。
在全省建设9家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江苏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信息、纠纷线索收集,为企业产品出口、技术合作、品牌输出等提供专业化服务。2024年,累计监测江苏省内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21起,其中提供应对指导服务的有108起,避免企业市场损失上亿元。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还推动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开发境外展会专利纠纷法律费用保险、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其他险种,着力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险意识,引导企业主动投保,依法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诉讼活动,参保企业海外维权胜诉率提升至78%,节约维权成本30%。
与此同时,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加强对外合作,大力培养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面向全国征集53名专家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每年举办国际规则解读、海外布局策略、风险防控宣传等专题培训20余场次,覆盖企业超1000家,不断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张本甫 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