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二十多年,高月兰仍能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做心理咨询的场景。她的第一位来访者是一个失恋的学生。在见到学生之前,高月兰非常紧张:“因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不知道是否能帮到她,没有底气。”高月兰回忆自己除了递纸巾,没讲几句话。来访者情绪激动,哭了十多分钟,而高月兰则默默地倾听,甚至也不禁跟着流下了眼泪。出乎意料的是,当女孩离开咨询室时,她再三对高月兰表达感谢,表示自己感觉好多了。这次经历让高月兰初次体验到心理咨询的微妙力量。
1999年,从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高月兰来到南京审计大学(当时名为南京审计学院),应聘思政教师。当时的学校领导叶国英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提议她担任思政老师的同时兼任心理咨询老师。那时的心理咨询在国内尚属新兴领域,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高月兰自己也对此知之甚少。然而,在查阅资料和阅读心理学家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后,她被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温度所吸引,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初入这个行业,高月兰发现“心理咨询”在当时的接纳度非常低。学生们来做咨询时常显得偷偷摸摸,生怕被人看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2007年学校搬到浦口校区后,心理咨询的接纳度显著提升。心理咨询室的选址虽然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人来人往,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越来越坦然,就像身体生病去看医生一样自然。“有时在做咨询的时候,来访者接到电话,他们会在电话里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做心理咨询。”高月兰说道。
高月兰不仅见证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态度的变化,也深深参与并见证了南京审计大学的发展历程。从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到成为本硕博贯通培养的高水平特色大学,高月兰始终陪伴左右。2022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目前拥有15名专职心理老师,成为集教学、科研、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及社会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专业化机构。高月兰本人也成为江苏省教育厅“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宣讲活动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成员,为无数学生和家庭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个人职业道路上,高月兰也经历了从思政教师到专职心理咨询老师的转变。这一转变并非易事,但她始终坚持内心的选择。“人这一生时间不长,你要做你喜欢的事情,不要让一些外在的目的影响自己的选择。从内心来讲,我喜欢这个工作,跟学生在一起我是开心的,有成就感和价值感的,那就安安稳稳地做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她认为,人生短暂,应该追求自己喜欢且有价值的事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她接受了“中德CBT”“中美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专业、系统的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咨询风格。她擅长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来访者调整认知,改变情绪和行为。同时,她也注重家庭疗法,帮助解决家庭冲突导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高月兰的工作日常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每天10个小时在校。长期接触大量“相似案例”和“负面情绪”,但她从未感到“心累”。她认为,每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经历和情感各不相同。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她也在被滋养。当来访者走出咨询室,告诉她自己感觉轻松多了时,她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
高月兰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属于南审的心理健康教育篇章,从最初默默递纸巾陪伴来访者,到如今的行业标杆,她始终保持着那份纯粹的初心。她不仅是倾听者和共情者,更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她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无数身处黑暗中的来访者,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希望。(徐晗 唐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