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以深化警网高效融合、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抓手,创新构建“一轴贯通、双核驱动”治理体系,汇聚各类基层治理资源探索“综治中心+”模式,通过机制革新、数字赋能、跨域联动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共治”转变,交出了一份平安建设的亮眼答卷。

  机制革新:织密全域治理“一张网”

  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主轴作用,打造“综治中心+警务团队”双核驱动模式,街村两级每月“亮丑揭短”“警网高效融合”同频调度、一体推进,实现12345工单、治安动态、巡防数据“一屏统览”,相关村社、部门和人员接到指令后,能够立即解决的,第一时间办理;不能立即解决的,告知答复时限并及时向综治中心反馈工作进展,综治中心通过日报、周报、月报跟踪通报事项处置情况,形成闭环。对“重点人群”落实“一人一策”精准管控,累计归集分析矛盾风险线索660余条,形成“问题发现—任务派发—跟踪督办”全流程闭环。

  团队建设:锻造基层治理“主力军”

  统筹整合政法干警、网格员、下沉干部等力量组建警网融合团队。在基层一线,民辅警与网格员化身“平安搭档”,手持智能终端开展联动巡查,精准摸排劳资纠纷、民俗活动等风险隐患,创新“警网双劝”双轨机制,成功劝阻电诈潜在受害人1400余名;村社层面对“重点人群”落实“一人一策”精准管控建立“网格长吹哨、小分队报到”响应机制,12345工单等风险隐患实时互通,团队成员建言献策、“警调衔接”,巧用柔性调解,矛盾纠纷化解率达85%;街道层面,按风险等级动态调度政法干警、网格员、下沉干部等力量,同时高频次开展技能培训,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不断加强团队业务能力与履职尽责,形成“骨干团队+专业力量”的共治格局。

  数字赋能:科技点亮治理“智慧眼”

  高标准打造综治中心,集成“警网联巡”“四标四实”“雪亮工程”等数字化平台,全面汇聚网格管理、重点人群管控、公共安全监控等社会治理数据,建立“一屏统揽”指挥系统,依托警网高效融合巡防指挥调度平台“数据建模—轨迹追踪—工单上报—实时调度”实现精准治理。

  自“警网高效融合”工作推动以来,“一体化指挥+合成化作战”工作处置模式已在基层落地生根,累计开展靶向巡查600余人次,消除“三合一”场所消防隐患、改装电动车违规充电等安全问题100余件,为基层平安夯实根基。2025年2月5日夜晚,石湫派出所接到老人走失警情,综治中心迅速建立“火线寻人”工作专班,第一时间调度10余名警力、10余名社区干部与网格员赶赴现场,坚持奋战36个小时后成功找回走失老人,书写了一场生命救援行动。

  协作联动:共筑平安建设“同心圆”

  综治中心不断拓展警网融合工作半径,延伸服务触角,强化全域综合治理能力。优化高校“一机制三平台”建设,实现“驻校工作站+高校警务室+学生社区”三位一体办公,妥善处置交通安全、意外事件等涉校问题,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强化双向赋能,联合高校心理学、生物学等专业团队,设立心理咨询、生态环境研究等实训基地与社会治理创新实验室,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教育疏导等专业支持,通过资源互补形成“理论创新-实践反馈-成果转化”闭环,打造校地协同治理示范样板。

  加强省界共治,深化溧水-博望跨域治理协作,建立“情报互通、行动同步”机制,联合开展治安整治行动9次,查处“黑气点”等治安乱象,高效处置未成年人溺亡等突发事件,在交界区域推行标准化协作流程,形成联合处置预案12套。“综治中心”构建全域辐射网络,打造出“同气连枝”的治理共同体,把高校师生和省界邻居紧紧连在一起。

 民生为本:擦亮平安幸福“金招牌”

  明觉社区辖区内某两家制造厂因厂房地界问题发生纠纷,社区民警、警网融合小分队队长姜兆根在获悉此事后,在综治中心协助下组织团队进行现场会商研究并开展调解,为两家企业及时解忧。

  上门服务、源头处置,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小区、村居、企业等场所发生,谈及近期的变化,石湫工业园区某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过去厂里有了矛盾纠纷,我们只能拨打110报警,现如今民辅警和网格员几乎‘天天见’,有什么问题都请他们现场解决,紧急情况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热线反映,小问题解决得既快又好,复杂的问题还有法院、司法等部门帮助我们。”

  通过“口头接警”与“民警热线接警”,警网融合团队靠前处置警务、非警务事件400余起,开展人员搜救、紧急送医等为民服务120余件。警情同比下降10%以上。同时依托“小微协商”“民警恳谈”等载体,针对土地承包纠纷、房屋故障维修等民生难题,综治中心联动法院、物业、安监等部门“专家会诊”,攻克疑难问题39件,“综治中心+警网融合”,“融”出满满安全感,让群众幸福感“满格”。

  石湫街道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将警网融合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发展胜势”,奋力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石湫篇章。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智慧平台应用,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以更优质的团队、更精细的治理、更温暖的服务,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样板。(孙昊 顾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