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片蓬勃绿意,草莓园内,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草莓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乘上了发展的“东风”,出山达海,成为农民“致富果”。
“玉拉”为藏语音译,寓意“粮仓”,玉拉村地处多巴镇北部,因西纳川河穿流而过,滋养出这片肥沃的土地,也为玉拉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天然优势。
近年来,依托“栖霞——湟中帮扶平台”,湟中区政府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共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宁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在多巴镇玉拉村实施脱毒草莓育种中心项目,引入江苏优质草莓种苗在高原进行培育生产,并由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常年驻地指导,通过打造“科研飞地”,促进育苗新品种、培育新技术、产业新模式、销售新渠道在湟中落地。
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正推动产业园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湟中区作为青海省西宁市脱贫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始终把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途径,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带动2.06万名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湟中区蔬菜播种面积12万亩,产量突破3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都位居西宁市第一、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已成为西宁市主城区蔬菜供应的“大后方”。(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