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位于新吴区的从心农业水稻种植基地,一台插秧机“突突突”稳步前行,机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我市水稻插秧序幕由此拉开,较常规时间约提前2个月。

  “能这么早种水稻,得益于我们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上马智能化育秧大棚等新型农业设施。”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顺说。基地首批机插秧面积为80亩,育秧从3月20日就开始了。由于三四月温差大,不利于秧苗生长,稍不当心就可能出现青枯病、立枯病,秧苗成片死亡。他们通过精选稻种、以恒温水浴给种子消毒等方式精心育秧。有了物联网设施的智能育秧大棚后,秧苗的温度、湿度能精准控制,长得更壮实,为水稻插秧打好基础。

  在已上好水的稻田旁,一辆后车厢装满秧盘的卡车停下,2名工人迅速将一个个秧盘搬下,整齐码放在插秧机的斜板上。王顺介绍:“这是公司去年购置的侧深施肥插秧机。”机插秧可增加稻田通风透气性,减少后期病虫害滋生及倒伏现象,一边插秧一边在秧苗根部施肥的功能则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基础。公司总经理汪一匡说,公司去年购置了3台无人机、1台侧深施肥插秧机,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目前,全市已调配育秧流水线266套、插秧机1195台,全力保障即将到来的育秧、插秧需求。今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拓宽,新增了田间作业监测终端、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等8类农机,有助于农业设施设备加快迭代升级。(朱雪霞 文/黄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