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水乡,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在此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整整50年,把爱党爱国的政治责任凝聚到石油事业上。50年来,江苏油田累计生产原油5468万吨、天然气18.68亿方,上缴利税551亿元,坚定不移地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优异答卷。
半世纪风雨中,江苏油田人怀揣“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拉开石油会战序幕,在只争朝夕、战天斗地中谱写了一部创业史。
历史长卷里,江苏油田人面对复杂油藏,不断解放思想、挑战极限,一次次科技创新犹如灯塔,照亮了江苏油田发展之路。
时代浪潮奔涌,江苏油田人不忘初心担使命,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顺应生态文明发展大势,让原油与绿电同辉。
叩问水乡:“我为祖国献石油”
当第一缕朝霞染红真武油田的井架,五十载光阴已化作黑色黄金不停奔涌。
20世纪70年代,苏20井、苏58井相继发现工业油流。1975年4月23日,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在北京成立,来自胜利、长庆、四川、江汉、青海、新疆、玉门等油田的5千多名石油人,拉开了苏皖大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
当年7月20日,真6井钻头撬开数千米地层,40吨原油喷薄而出的轰鸣,唤醒了沉睡地下亿万年的油龙;历时5年奋战,到1979年原油年产达到30万吨;十年接续攻坚,1985年原油年产迈上50万吨台阶;二十载跨越前行,到1995年原油年产突破百万吨大关,实现“赶玉门、超江汉,原油年产一百万(吨)”的三步走目标。
1995年12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座谈会,热烈祝贺江苏油田年产油气突破100万吨。
进入新世纪,江苏油田生产经营业绩持续向上向好,经营收入连年攀升突破100亿元规模,新增三级储量连续11年超过3个千万吨,原油产量保持21年阶梯式增长,生产原油于2007年跨越170万吨大关,并连续8年保持高位稳产。
五十载风雨兼程,一代代江苏油田人闯出了一条开拓奋进、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将“为祖国找油、为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镌刻在共和国的能源丰碑上。
科研攻关:“油田之下找油田”
科技创新是支撑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每逢“山重水复”的关键节点,江苏油田人始终没有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变革,开辟“柳暗花明”的崭新局面,迎来发展的新路径、新境界、新天地。
江苏油田地质特征素有“小碎贫散”之称,像“一个盘子摔在地上,又被踢了一脚”,被誉为地质家考场。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江苏油田吹响“油田之下找油田”的号角,向“低深隐难”壁垒领域进军,相继取得复杂断块、隐蔽岩性、页岩油藏的革命性突破,落实资源量常规油7.96亿吨、页岩油18.81亿吨、天然气5252亿方,“资源不缺、老区不老”从梦想变为现实。
开发战线在螺蛳壳中做道场,在显微镜中挖潜力,打好水驱、气驱、化学驱组合拳,油田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等指标在东部老油田始终位居前列。
工程板块用优快钻井技术屡破“四提”新纪录,用全流程自主压裂工艺助力增储上产,用连续油管等杀手锏技术攻克疑难杂症,以工程技术一小步实现勘探开发一大步。
50年回望,江苏油田产油、育人、创新三重角色尤其鲜明——50年来,累计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成果135项,持有国家专利613件,跻身中国石化创新型企业方阵。同时,涌现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巾帼标兵等一大批先模人物,让“党和人民好企业”“负责任国资央企”形象深入人心。油田三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两次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34年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
绿色转型:让井架与风车共舞
在联38CCUS-EOR井场,抽油机孜孜不倦地把石油从地下采出来;“蓝色卫士”光伏板给油气生产注入绿色动能;一口井“吃”进二氧化碳,多口井“吐”出原油……这些场景在百里油区随处可见。
在花园里采油,是江苏油田的一大特色。为了筑牢生态屏障,江苏油田把绿色低碳融入油田发展战略,全方位加速推进绿色企业建设。
江苏油田上下坚持宜风则风、宜光则光,推动一座座大风车迎风转动,一排排光伏板朝阳而立,实现井架与风车共舞、原油与绿电同辉,累计建成风光电装机容量84兆瓦,绿电占比达到33.2%,打造成为油田企业绿色发展新标杆。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正被推广应用,为29个区块累计驱油封存注入二氧化碳50万吨。
在江苏油田,油气开采已基本实现“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外排”。
CCUS项目成为中国石化首批碳中和示范井场,风光电产业持续领跑国内上游企业。
今天的江苏油田,资源根基愈发殷实,经营质态逆势上扬,发展动能澎湃强劲,队伍士气空前高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徐博誩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