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开,常州工业经济“季报”如约而至,“两个第一”显得格外夺目: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列全省第2、苏南第1;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871.7亿元,同比增长8.7%,列全省第5、苏南第1。
增速,直观反映了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确定性叠加的大环境下,常州工业经济走出的这条“向上曲线”,体现了常州的经济活力与发展信心。
高质发展 新增长点有力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高质量发展更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厚的制造业底子,赋予了常州规上工业亮眼的表现,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尤其给出强劲支撑。
一季度,全市200家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完成产值超1200亿元、增长14.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9.1个百分点,新增产值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2%。
广大市场主体保持足够的韧性与活力。新增产值超2亿元企业22家,其中,新增产值近40亿元1家、超10亿元2家。
向“新”向“绿” 产业筋骨强壮
只有强壮产业筋骨,才能挺直“中国新能源之都”提速增效的脊梁。一季度,全市新能源产业加速增长,新能源制造业领域完成产值超2000亿元,增长7.2%。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集群拔节生长,为常州向“新”向“绿”注入“强心剂”。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叠加车企上新等,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集群完成产值超1100亿元、增长12.4%。新能源整车完成产量15.6万辆、增长30.6%。
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带动下,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增长16.5%。新型电力装备产值同样向上攀升,增长达9.7%,映衬着市场的良好预期与信心。
工业投资 稳预期促发展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扩大内需,被列为2025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
今年以来,常州加快落实国家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等一揽子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政策,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一季度,常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7%,列苏南第2,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
重视速度,却不唯速度;看经济增速,不仅看当下、看一时,更要辩证看、长远看。仅今年1、2月份,常州工业技改投资就同比增长25%。68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6.2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17.2%,超序时进度。
新一季的风帆已扬起。回望、远望,眼里总能看到希望。满怀信心,常州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