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河湖长制为引领,扎实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通过清淤泥、联水系、治污水、长管护一套“组合拳”使河畅流、水常清。如今,钱资湖面貌焕然一新,水绿交融,杨柳依依,构成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生态廊道。随着钱资湖水环境改善,金坛投入超5亿元,以五大主题公园串起钱资湖北侧风光带,打造12公里长环湖生态跑道,建设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幸福河湖。

从环境杂乱到岸绿水清

钱资湖作为金坛境内第二大湖泊,也是金坛唯一的城区湖泊,地处金坛城南,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5公里,是集行洪、排涝、引水和生态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浅水草型湖泊。金坛区河湖水系属太湖流域湖西区洮滆水系,是太湖上游来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钱资湖水域侵占、环境杂乱、水质污染、生态退化、功能衰减等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金坛区坚决扛起太湖治理上游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等原则,开展钱资湖综合整治。通过多年来治理工程的稳步推进,钱资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为湖泊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后获评常州市首届“五好河道”、江苏省首批幸福河湖。

“多年沉积的脏臭淤泥终于被清除。从酷暑到严寒,以往蔓延湖边的水草再也不见踪影,隔几天就能看到管护人员开船打捞。”在钱资湖畔边散步的市民感慨,现在的钱资湖流水潺潺、岸绿水清,儿时鱼翔浅底的记忆又回来了!

稳步推进水环境治理

金坛在开展钱资湖综合整治工作中,清淤375.9万立方米;清除网簖40余处;清理废弃船舶 140余艘;结合环湖公路,建成了标准防洪闭合圈;建设了钱资湖枢纽、岸坵闸等水利工程,提升了湖区及周边防洪除涝及水资源调配功能。2023-2024 年,开展常州市金坛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钱资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小流域生态农业及水利经济发展打下基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美化了钱资湖水体环境。

目前,根据2024年水功能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双指标监测结果,“钱资湖金坛景观、渔业用水区”水质类别为Ⅱ类,湖泊水质综合类别为III类,已达到水功能区要求。根据《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健康评价报告(2024年)》,钱资湖浮游植物55种,浮游动物29种,底栖动物13种,植被覆盖率较高,湖泊生态用水满足度为100%,健康综合赋分(RHI)为95.4分,为一类湖泊,总体处于非常健康水平。

有效落实河湖长制

金坛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着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为加强钱资湖管理和保护,金坛区政府出台《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管理与保护规定》,明确了湖泊保护范围、责任主体、管护职责与管理权限等内容,为进一步健全湖泊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推进河长制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钱资湖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以来,各级河湖长职责有效落实,区级河湖长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按照部、省、市“四乱”整治部署,区河长办抓好落实全市河湖“四乱”问题,并按要求开展巡查、督查和考核工作。根据《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管理与保护规定》,明确了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西城街道办事处)是钱资湖管护责任主体,管护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预算,并实施管养分离,委托国有企业对湖泊进行标准化管护,提高了管护水平。

挖掘水文化资源

近年来,结合钱资新城建设,金坛充分发挥钱资湖水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湖泊治理契合地方特色,满足周边居民休闲、运动等功能需求,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滨水公园。2015年起,金坛区已投入超5亿元,采用主题方式嵌入,以“泛舟湾”“乐活园”“紫薇洲”“沁芳园”“爱情园”五大主题公园串起钱资湖北侧风光带,建设12公里长环湖生态跑道,设计雨水花园,彰显水乡景观特色。

如今,钱资湖风光带是连接钱资新城和老城区的核心纽带,也是钱资新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景观空间,造就了生物多样的城市水岸生态系统、连绵缤纷的城市景观湿地和绿色生态的城市休闲地。钱资湖风光带强调水绿交融,传承江南水乡特色,提升了湖泊水文化魅力,现已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野餐露营、健身娱乐的集中区。(李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