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周江苏分会场活动现场,江苏省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涉及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领域。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过去一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双向发力,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斐然。2024年,累计查处知识产权相关违法案件4030件,罚没款达6781.97万元,处理专利侵权纠纷6041件,进出口环节扣留侵权货物3999批次、75.29万件。

  同时,全省法院和检察机关分别审结、办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2097件、1386件,公安部门侦办侵权假冒犯罪案件1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00余名,彰显了江苏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决心。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江苏省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心筛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作为“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此项工作已连续开展19年。

  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知识产权也带来诸多挑战,今年的十大案例中有两个案件极具代表性。​

  由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版权局提供“张某、孙某等人侵犯视听作品著作权案”作为首例典型案件发布。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同时,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本案中,当事人利用技术解析及下载上传方式非法传播视听作品,成为全国网络影视平台“盗链第一大案”。通过本案的处理,不仅维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为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由省法院提供的“某电子(香港)有限公司等与深圳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案”,体现了半导体产业乃至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问题。在本案中,法院秉持公平、合理、无歧视义务这一协调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利益的重要法律原则,积极组织庭前会议,促使双方和解,达成全球半导体存储行业首例中国企业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协议,为人工智能领域类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宝贵借鉴。​

  除上述两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典型案件外,还有其他一些领域涉及知识产权的代表案件。例如,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知识产权局提供的庞某、冯某等6人侵犯美术作品著作权案,是江苏省首例以侵犯著作权犯罪打击盗版服饰的刑事案件;省知识产权局提供的苏州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纠纷案,依法明确了专利实施利害关系人的维权主体地位;省司法厅提供的某款耳机局部外观设计专利权案,作为全国首例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充分展现了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的优势;南京海关提供的南京某公司出口球衣侵犯商标权案,体现了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快速响应和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省法院提供的佛山市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无锡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是专利恶意诉讼的典型案件,对规范依法行使诉权意义重大;省公安厅、省法院提供的张某、李某、邓某等21人假冒注册商标案,通过刑民一体审判,构建了全链条打击非法翻新电子产品活动的范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宝应县某米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侵犯“宝应大米”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案,凸显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保护对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省检察院提供的王某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揭示了商业秘密犯罪中“内外勾结 + 同业竞争”的典型模式。​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案情及典型案件特点,相关部门已将《2024 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汇编成册并正式发布。(戴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