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的搭档在政务大厅当引导员,在银行当智能顾问,还能在展馆秀段太空舞……”活动现场,两个机器人以引导员、智能顾问等角色展示AI应用,吸引众人目光,凸显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
4月21日,2025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江苏分会场在南京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AI赋能 IP护航—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活动现场,人工智能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推动讨论与实践的关键驱动力。
细化升级,打造知识产权新高地
人工智能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对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江苏省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各部门处理的诸多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中,精心遴选了10个案件,作为‘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这也是我们连续第19年开展此项工作。”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施蔚介绍,十大典型案件中,不仅包含商标、专利等多领域,还涉及新兴产业领域,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带来指导。
施蔚分享,在由省法院提供的某电子(香港)有限公司等与深圳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案中,法院认为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中,公平、合理、无歧视义务是协调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利益的重要法律原则。因此,法院积极组织庭前会议,助力双方和解,并达成全球半导体存储行业首例中国企业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协议,为人工智能领域类似纠纷解决提供了借鉴。
此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江苏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江苏人工智能产业专利白皮书》以及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成果和南京市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优秀案例。
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江苏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聚焦“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分别以“第一资源”——人、“服务产业”——工、“提高效率”——智、“搭建桥梁”——能为关键词,较之以往细化和升级了方案内容。
方案提及,在服务产业方面,将着力支撑三大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出海”、未来产业“播种”。“如面向民生热点、商贸流通、重点展会、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面向平台电商、专业市场、直播带货等重点环节,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朱煜介绍。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新挑战、新定位。未来,江苏将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成果丰硕,双向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江苏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基础。过去一年,江苏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知识产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创新质效高,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13.6万件,占全国14.5%。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1件,首次超越广东跃居全国省区第一,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310万件。
转化效益高,转化许可专利8.69万件,同比增长30.3%,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551件,数量居全国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117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
保护环境优,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居全国第二,连续4年在中央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苏州、南京、镇江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跃升。
当前AI正重塑创新赋能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相互促进又互为支撑。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与知识产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在服务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作用。
“大模型的智能审查、深层次的AI辅助发明创作与创意设计,以及智能推荐和精准撮合专利技术成果等人工智能技术,都显著提升了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运用的效益、保护的水平、服务的效能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戚湧分析,另外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又通过专利、版权的保护、数据的确权等,为AI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法制保障和技术供给以及商业激励,为AI发展构筑了一个合规的基础。
前沿对话,共绘AI时代知识产权新图景
知识产权保护的破与立,从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它需要政策制定者的远见、司法实践者的智慧以及创新创业者的勇气,更离不开学术研究的叩问。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因为多模态大模型融合了人物的自然语言模型,以及视觉相关的一些训练,在处理知识产权相关纠纷和确权问题的准确率和泛化性方面,相比传统的模型来说提升了很多。”华为AI数据中心方案总监、人工智能产品负责人吴雷介绍,尤其Deepseek 出现之后,预测多模态相关的模型领域会在今年快速成长起来。
AI在知识产权领域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AI辅助商标专利的检索分析、AI辅助专利与商标智能化审查等等。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毛昊分享,团队目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企业出海知识产权合规的AI辅助决策系统。“主要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很多安全合规的风险,包括开源、标准专利、诉讼等,我们希望通过把资源进行整合,给企业安全出海合规经营提供一些智能化手段的帮助。”
当前,AI在整个检索策略里已经能极大地提高了,但是能不能代替人?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搜索与算法总监、首席科学家王为磊给出答案:不行。“比如,一段文本里面关于法律边界的保护思路、审查意见等专业知识,AI还没完全学会,无法完全理解并进行审核。但未来,也许5年以后,很多场景的初级工作都可以由AI来进行,这个场景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更好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加速器?除了数据、模型,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公司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边疆认为要将战略眼光投射更远、格局放得更大一些。“人工智能产业如果离开用户和场景,是无法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能仅注视数据或者技术本身的知识产权,还要注意跟上下游供应商建立良好生态。”(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