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通海门四甲镇创新开展“东洲情映石榴红 同心浇灌团结花”红石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四维联动”工作法,推动各民族群众在情感共融、文化共享、服务共通、治理共建中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政策宣讲润民心,构建服务“同心圆”

  四甲镇坚持以“政策惠民”为切入点,组织红石榴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胜宏村开设“石榴籽微课堂”,通过“理论+案例”双轨教学,系统解读有关政策法规;闸南村创设“院落宣讲会”模式,在居民庭院中开展“民族政策大家谈”互动交流;二桥村建立“双语服务站”,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等定制化服务。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解答政策咨询300余人次,切实打通民族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文化交融促认同,培育精神“石榴籽”

  该镇精心策划实施多维度文化交融项目:联义村与靶场村联合举办“书香润心田·共筑中国梦”读书会,有余村开展“指尖上的民族团结”手工艺体验活动,镇文化站开设“民族风情展”展示30余幅摄影作品。

  精准帮扶解民忧,传递温暖“石榴情”

  四甲镇建立“1+3+N”帮扶机制(1名党员志愿者+3名专业志愿者+N名群众志愿者),为困境家庭送上“清凉礼包”。四扬村志愿者为困难群众安装电风扇,解决夏日防暑难题;红石榴志愿服务队联合镇商会开展“爱心助学”行动;镇卫生院组建“白衣石榴籽”医疗队,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200余人次。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微心愿”58件,发放帮扶物资价值12万元。

 互嵌治理聚合力,打造幸福“石榴园”

  创新“网格+石榴籽”治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24个“石榴籽服务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动态掌握群众需求。在居民小区打造“民族团结议事厅”,组织开展“邻里茶话会”“社区共治论坛”等活动,协调解决停车管理、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23件。同时,组建“石榴籽先锋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河道清理等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深化“五个认同”。投资建设“红石榴家园”,设置民族文化展示区、志愿服务总站等功能板块,成为群众共居共学的精神家园。

  下阶段,四甲镇将持续深化“红石榴”品牌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浸润、就业增收、示范创建三大工程。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将民族歌舞展演、传统体育竞赛等特色项目融入群众文化生活,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活力。针对就业需求,将建立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电商直播、手工技能等专项培训,为辖内群众搭建多元化增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