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法院长泾法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联合乡镇街道、村社组织、行业调解等多元主体,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通过巡回审判、法治宣讲等形式,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有效激活基层自治活力。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司法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在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更好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要坚持党建赋能队建,严格落实“把支部建在庭上”,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把抓好党建与业务融合作为提高党建工作质效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并将其贯穿人民法庭工作全方位、全过程,为人民法庭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要牢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主动向地方党委、党委政法委汇报工作,在制度设计、人员管理等方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
二是坚持数智赋能,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跟上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以数智赋能“公正与效率”稳步推进。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数智建设,借助科技发展力量促推开庭审判、司法服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群众参与诉讼更加便捷、法官审理办案更加高效。推进“互联网﹢审判”,为诉讼当事人提供线上庭审、材料提交、笔录确认等线上诉讼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参加诉讼。推进共享法庭建设,有效对接村、社区网格优势,将“法律问诊”、专业培训引导至共享法庭,让更多群众能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诉讼服务,有效提升公平正义感受度。
三是坚持联动化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审判工作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紧密相关,要坚持服务大局,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切实服务好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严格按照“三个便于”和“三个服务”的原则要求,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调解优先,依托当地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构建“联合调解﹢司法确认”协作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分层递进化解。要力推多元解纷,以指导修订辖区村规民约为契机,将“调解优先”融入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做实“小事不出村”(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