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才聚产业 “链”动未来
——第三届“南通人才日”——“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活动侧记
4月20日是南通第三个“人才日”。当天,我市举办“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首场对接活动,邀请广大英才再赴“谷雨之约”,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2023年3月,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谷雨”确定为“南通人才日”,以专属节日的形式礼敬人才。随着人才政策的不断优化,近年来一批批青年才俊正源源不断地涌向南通。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高级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小飞坦言,“育留用”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人才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服务人才留通的‘后半篇文章’,还需要为人才串联政策、平台、市场、服务等各项要素,搭建由人才‘唱主角’的舞台、构建人才与相关资源的桥梁纽带,助力人才在四链融合中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此,今年南通拿出满满诚意、再度创新,发布《全市“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搭建“四链·四平台”——创新链·政策集成平台、产业链·交流协同平台、资金链·融资对接平台、人才链·引育赋能平台,破除壁垒、整合资源,为人才在通发展提供多维度的服务保障。
——激发创新链活力,搭建政策集成平台。
鼓励创新方面,主要是通过组建若干个创新联盟,整合高校、链上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资源,通过同领域、跨领域的“思维碰撞营”解决产业技术堵点难点问题。同时,为人才初创项目打造“试验田”,提供订单优先对接、首购首用补贴、应用场景开放等市场化扶持。服务创新方面,通过设置“政策专员”,定期为人才梳理、解读各层级的涉企、涉才政策,组织现场辅导,推广“南通好通·政策小灵通”等惠企功能模块。
“科技部门将统筹科创资源,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根据发展实际着眼于精准施策,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为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步伐塑造新动能、增添新优势。”在创新链·政策集成平台活动现场,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资源配置处处长姜玺对“新科创30条”进行政策解读。
当天,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通市税务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来到现场,开展政策解读和辅导活动,与72名创业人才进行“零距离”对话。
“今天我带来的是市场监管方面的惠企政策,希望能够给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级知识产权师黄靓亮表示,将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切入,详细介绍市级层面的知识产权项目以及相关政策配套情况;从服务人才企业的角度,介绍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方面的相关举措。同时,还将结合前期调研中收集到的人才诉求,通过案例的形式,针对企业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风险提示。
——推动产业链升级,搭建交流协同平台。
建立若干个由科技镇长团牵头的产业团组,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座谈交流、需求对接、跨地区研学等活动,实现人才项目在市域范围内产业信息紧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有效匹配。
产业链·交流协同平台活动中,7家创业项目进行了精彩路演,现场俨然成为“技术超市”。江苏蓝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高精度实时定位数传系统项目,该技术通过精准追踪定位赋能企业级精细化管理,助力搭建上层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落地于民航机场、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场、医疗、仓储制造等行业。
“之前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座谈交流时,我们提到了企业面临全面提速的问题,没想到很快就邀请我们参加今天的‘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活动,真是太给力了!”企业创始人汪菲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活动现场已经对接到了一个优质的客户,希望将企业的技术和方案在南通尽快落地,在增加企业影响力和效益的同时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赋能。
据悉,在前期调研中,市委组织部通过与87名高层次人才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人才在通创新创业的诉求。对于有需求的人才企业,通过此次“人才日”为其搭建沟通桥梁,链接优质合作资源。《全市“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实施方案》中还明确,每年3月、6月、9月、12月第一个周五举办至少2场“四链·四平台”主题活动。同时,日常持续收集人才关于项目、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新需求,升级“江海英才”一卡通、“江海青年卡”专属服务,为人才提供亲属探亲住房、品牌连锁酒店优惠、文旅活动绿色通道、健康关爱礼包等升级服务。
——完善资金链配置,搭建融资对接平台。
依托市科技金融联盟,组织相关金融机构组建“人才金融顾问团”,定期开展调研走访、资本圆桌会、跨区域对接等活动,为人才项目搭建金融资源对接与需求匹配平台。
资金链·融资对接平台活动现场,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商业银行介绍各自产品及政策,市委金融办、南通科创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介绍基金情况。
南京银行多年来深度参与股权投资,通过“股权投资+贷款投放”模式为企业提供更稳定持久的资金保障。南京银行南通分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冯茜分享道:“这次‘人才日’活动让我们可以直接面对面与企业进行交流,接触到了很多具有技术含量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后续我们将会积极关注,帮助企业融资、融智、融商。”
“今年南通打造的‘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平台,将服务人才的活动上升为一种常态化机制,这为我们人才企业争取更多合作和发展机会注入了更大信心!”在项目路演环节,诒福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小卫上台介绍了AI赋能的3D病理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的应用,他告诉记者,在去年“人才日”活动上,企业成功对接并最终争取到天使投资,希望今天能与更多投资机构开展更深入的互动。
——强化人才链支撑,搭建引育赋能平台。
人才招引方面,依托“通才回通”等活动、“青科协”等平台引进青年人才,依托多元化市场资源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完善顶尖战略人才、产业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工程师和青年人才“金字塔式”人才梯队。人才提能方面,借助BEEPLUS创智天地等基地定期开展课程,组织全市创新创业人才按需参加,课程既包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授的各行业前沿动态,也包含创业辅导、AI工具使用、管理、金融、财务、税务、营销、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辅导培训,为人才成长和企业管理提供支撑。
活动当天,我市围绕“616”现代产业体系举办专场招聘会,通过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强化产教融合实践、优化政策服务体系,全面激活人才链动能。现场提供高质量岗位730个,吸引22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47人次。
现场设立的企业招聘、就业见习、政策咨询等功能区,实现岗位对接精准化、高效化。中远海运川崎等链主企业通过“订单班”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企业直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实现“毕业即就业”无缝衔接。“南通市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希望未来高校专业设置应更贴近基础制造业需求,加强高技能人才储备。”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人事科长陆擎锋说。
“见习平台不仅能加速新人成长,也让我们精准识别潜力人才,更快招纳人才。”奥托立夫公司HR谢娟说。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978个,组织3865人参与实践,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源头活水。
南通正通过多元化市场资源整合,为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我市已为14860人次毕业生发放本科补贴5662.2万元,彰显城市引才诚意。
人才是强市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当前南通正处于机遇叠加、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引领未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活动,以人才之“聚”,赋能产业之“兴”,链动南通之“未来”。(范译 邢知洁 陈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