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绣品、披肩、围巾、抱枕……在湟中,青绣已成为一张新名片,指尖流转的不仅是河湟文化的密码,更“绣”出了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近年来,栖霞湟中两地坚持夯实青绣保护传承基础,坚持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注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把“青绣”打造成为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弘扬核心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产业。乘着“栖湟协作”的东风,栖霞区发挥东部丰富的资金、人才、技术、传媒、平台等资源,以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为基础,助力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秀成立集青绣产品研发、制作、展示、培训、研学、交流体验为一体的中国青绣保护传承研学基地,免费提供乱针绣技能培训,并为学有所成人员创造就业机会,推动非遗产业成为湟中区乡村振兴的“未来产业”。
2024年,西宁市打造“雪豹之都”,赋予这座高原古城有趣的灵魂,雪豹挂件等青绣文创小产品实力出圈。湟中区的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秀表示,得益于多年来实施“公司+农户”的培训产销模式,青绣产业在新品设计、生产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24年接到雪豹挂件的订单后,6个多月时间里,30多名绣娘参与制作了27万余个雪豹挂件。
走进青绣传承保护基地展厅,5年多的时间里,陈玉秀在这里一次次接待各界来宾、访客,介绍20多年收集的5万多件绣片。这是栖霞和湟中两地联合发起的“发现青绣50000件数字化工程”,对青海地区民间传统绣样绣片3万余件,各民族枕顶1万多副,各民族刺绣纹样鞋400余双,笔袋、钱包等老物件300多件,针线荷包1000余件进行藏品展示,并对收集的5万多件刺绣作品数字化保护,促进青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河湟刺绣建设了“基因库”。
栖霞和湟中以“产业扶贫”破题,以文化为媒,各扬所长,合力推动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南京销售设计中心、马莲花青绣保护基地落地,助力青绣等湟中非遗落地南京,越来越多像青绣这样的河湟优秀非遗产品拥抱东部市场,绘就一幅“传统文化传承活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图景。(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