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场汇聚教育智慧、聚焦儿童诗教发展的研讨会在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启幕。由中国教师报与无锡市新吴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无锡新吴)公益师训会暨新课标视域下儿童诗教的实践与探索研讨活动举行,并面向全国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众多教育工作者云端相聚,共探儿童诗教发展新方向。

活动伊始,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建中带来《在诗中长大:基于儿童诗教的美育浸润实践》主题汇报。

他详细介绍学校在儿童诗教领域的创新探索,无论是创新儿童诗教学习空间,还是打造课程群落、开发特色课型、形成实践策略,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美育浸润行动的落地提供了创新范例,也为参会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诗教思路。

课堂展示环节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教科室主任曹丽芳执教《童年的水墨画》,课堂上,她以童趣为引,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节奏美,在想象中体会画面美,在品读中领略文字美。学生们沉浸其中,将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化作灵动小诗,充分展现出儿童诗教的魅力。

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副校长惠晓婷执教的《池子与河流》一课同样精彩纷呈。她巧妙借助AI智能体“寓言宝”创设趣味课堂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读好诗”“读懂诗”“创作诗”的学习过程,在思辨与阅读中,助力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进阶提升。

课后,无锡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陆早才与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曹翠对两堂课例进行专业点评。她们肯定了这两节课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想象力与思辨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专家沙龙环节,多位教育专家围绕新课标视域下学校创新诗教工作的使命与担当展开深度探讨。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诗人巩孺萍分享儿童诗创作与教学经验,指出尊重儿童天性在诗教中的重要性;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学青结合实例,分享如何激发儿童诗歌创作欲望;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院长伍红林剖析诗教美育实践路径与未来研究方向,呼吁守护学生诗意心灵;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主任陆启威揭示当代儿童诗定位与意义,倡导跨学科融入儿童诗教学。

语文教学专家吴忠豪带来精彩报告,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诗歌教育现状与实施路径,提出诸多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建议。

此次活动,既是儿童诗教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深化新课标背景下儿童诗教工作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