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进行隐患大排查
连日来,我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入辖区各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为“夕阳红”营造安全、安心的养老环境。
2020年起,每年4月,天宁区消防救援大队光华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都会去祥福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并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该养老机构成立于2019年底,现入住老人70多位,年龄最大的99岁,两人一间。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消防机构认定该养老院的消防安全硬件设施已过关。
光华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吴正君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去开展志愿服务,在为老人们打扫卫生、修剪陪伴的同时,会检查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并提出建议。“第一次来时就发现养老院因为不熟悉消防设备和器材,安装的消防水带卡扣型号不一致,不能够正确使用,提出来后,院方很快就更新了。”最近,针对该养老院失能老人住在4楼的情况,消防部门建议养老院能够将他们调整到更方便疏散的楼层。
连日来,在武进、金坛、天宁、钟楼、溧阳等辖区进行的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显示,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有六个方面: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老人自救能力弱、违规搭建临时建筑、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疏散通道不规范、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
针对这些隐患,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各辖区消防救援大队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了警示座谈,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安全专项检查和警示座谈,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养老机构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检查中,不少养老院都收到了一条建议:“火灾在楼房中通常会向上蔓延,烟也是向上滚的,为了疏散方便,失能老人所居住的楼层越低越好。”但在现实中,失能老人往往被安置在高楼层。
“不可否认,这种安排背后,有管理与利益的双重考量,每家养老院的情况都不同,考虑的因素也会有差异。”我市某养老机构员工陈先生告诉记者。从管理角度讲,失能老人需要更专业的护理,将其集中在顶层可减少护理人员往返低楼层的时间成本。同时,失能老人行动不便,也可以避免与自理老人的活动发生冲突。而且,考虑到形象因素,也会把失能老人放在高楼层,“养老院每天都有家属或参观者来来往往,失能老人的房间若照顾不周,味道会比较重,尤其是高龄重病濒临人生终点的失能老人,更不会放在自理老人和家属、参观者经常进出的位置。”
同样,祥福老年公寓的初始设计,就把失能老人的相关护理设备全部放在了4楼。这让院长吕惠娟比较纠结,如果改造,经费是个问题。在康乐颐养家园,院长郭勤说,该院收住的老人平均年龄约85岁,失能老人散住在不同楼层,她们解决的方式是用避难间和防烟面罩。在2楼,该养老院有一个直接通向外面的隔离平台,同时增加了防烟面罩配备的数量,确保每一层都有。
“我们每一层都有避难间,这次检查后,我们的防火器材也增加了。”吕惠娟说,“毕竟这些是要用来救命的。”
记者了解到,养老机构专门留出用于应急躲避的空房间就是避难间,其使用的防火门等应符合一定的标准,确保火情发生时能留给老人们一个安全的等待救援的空间。常州消防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逻辑上来说,避难间的设置应该是强制性的,因为发生火灾一类的突发事故,失能老人根本无法下楼。”但不可否认,此次检查中,也有部分养老院存在没有设置避难间或避难间被床位或杂物占用的情况。
据业界人士介绍,安信颐和、安邸等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每一层都设有避难间,且每间避难间一般能同时容纳数十位老人。综合来看,设置避难间是养老机构最稳妥和最有效的救援方案之一。“老年人因其自身情况,难以应对火灾并及时逃生。设置避难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下将老年人转移至安全场所,最大限度保护老年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