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江阴法院长泾法庭通过科学划分立案、调解、审判等环节职能,更以“服务前移”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了群众司法获得感,为构建和谐法治社会注入新动能。

  一是推动诉讼服务前移。将工作重心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发现、主动预防,深入了解及时掌握镇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隐患,从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主动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需和所求,实现矛盾纠纷的有效预防和多元化解。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双服务、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加强与社区网格共治共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网格管理和志愿服务,常态化走访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接受反馈建议。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院相关要求,将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二维码”张贴在诉讼服务大厅显著位置,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诉司法便民利民水平。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组成一审一助一书的最优办案团队,推动便民立案、联动调解、巡回开庭等便民服务实施,通过人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感受深的方式,实现司法服务效果的跃升。

  二是优化完善繁简分流工作。对于家事、邻里、小额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将案件转办给法官或委派给调解组织(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对于无调解基础的小额诉讼纠纷,做好标记,及时转办至审理环节,进行便捷高效审理。通过发挥立案窗口“总枢纽”的调度、协调功能,形成分流引导、诉调对接、司法确认“三点一线”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格局,满足当事人一站式多元解纷需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三是规范诉讼保全工作。按照院党组的安排部署和立案庭的指导,为提高裁判结果兑付效率和成功率,法庭进一步规范财产保全流程,明确了操作规范。在立案阶段,向符合财产保全案件当事人发放《诉讼保全告知书》,告知财产保全的目的、内容、程序、期限以及财产保全对于依法保障合法权利的优势,对于经告知仍不保全的,在审判阶段再释明,尽可能引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司法模式。大力推动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使得矛盾纠纷化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提高司法效率和便利性。按照法庭实际,主动加班加点,确保法律咨询、案件受理、诉前调解等工作在“八小时”外和节假日期间不停滞,有效解决群众“忙时没空办事、闲时没处办事”的困扰,获得群众好评。

  五是深度应用智能化成果。强化智慧云法庭的使用,积极与网格员、社区、调解组织开展线上及线下对接,及时做好工单接收、处理及办结反馈等工作,抓早抓小矛盾隐患,实现矛盾就地化解,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