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湖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党建破局、以自治凝心、以法治固本,实现从“治理难题”到“善治样板”的蜕变,让“矛盾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发展不停步”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生动画卷。
聚焦组织建设 构建红色治理矩阵
滨湖村聚焦破解基层治理重点问题,通过构建红色网络、打造红色阵地、激活红色细胞等务实举措,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级组织体系贯通治理末梢。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设立网格党支部4个,划分党员责任区28个,改造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党员驿站,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形成“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治理格局。
骨干培育激发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头雁培育”计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育“双带”型党员12名。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将参与志愿服务、调解纠纷等表现量化积分,兑换服务资源。让党员走进群众,走近群众,坚持民主讨论、民主决策制度,真正体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项目攻坚破解历史矛盾难题。推行“党建+项目”工作法,成立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专项攻坚小组10个,党员带头签订包政策宣传、包纠纷调解、包志愿服务;带遵纪守法、带文明新风、带致富增收“三包三带”承诺书。同时,不断探索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路,通过村民置换、市场协调等方式,为拆迁户匹配合适房源,最终对10户17年的遗留房屋顺利拆迁。
聚焦多元共治 打造共建共享格局
滨湖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多元共治机制,着力构建“村民自治、精细管理、互助融合”基层治理新机制,为辖区村民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党群齐自治、群众更乐居、社会更和谐的良好局面。
村民自治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理念,增强“村兴我荣、村衰我耻”信念。一是坚持人居环境自己评。家前屋后“自扫门前雪”,组建“五星文明户”评审团,扎实开展评比活动,月评比、季总结,按评分、分层次对农户进行奖励,以奖促改,实现从“要我整”“帮我整”到“我要整”“主动整”的态度转变。二是坚持内部矛盾自己解。村民参与议事协调机制,将创业致富能手、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纳入议事群体,组建“有事好商量”调解议事会,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突发问题不出镇。
精细化管理破解民生痛点。一是推行“红色物业”管理,引入“党员+物业”双轨服务机制,建立“居民评分+村考核”制度,小区环境满意度达92%。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每月公示服务质量,连续3次低于80分启动约谈整改程序,推动物业企业主动提升服务水平。二是规范安置小区门前秩序。滨湖花园作为拆迁安置小区,常住人口3000余人,为方便小区及周边村庄居民生活,群众自发在门口摆摊,形成了小规模的市场。但由于摊位秩序混乱,造成交通堵塞和治安、环境等问题,为此村委加宽了主干道,划定经营区域,推行“摊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安全),并加强网格巡查监管,交通和安全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三是优化提升停车管理。从激活团队、氛围营造、文明宣传、巡逻监督、协商议事、专项整治六大环节入手,提高小区空间的利用率,滨湖小区车位从改造前的360个增加到963个,根本上解决了停车难的矛盾。
互助融合凝聚治理共识。一是互助帮扶困难群体。实施空巢留守、高龄、失能老年人巡访制度,组织村党员骨干和“滨湖暖阳”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老便民服务。依托老年服务中心开设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护、就业辅导、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个性化服务,全力帮助残疾人生存发展。二是促进新老居民融合。建立“新市民之家”,为外来人员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举办“邻里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促进文化交融。设立“积分兑换超市”,将参与社区服务纳入积分体系,增强新市民归属感。
聚焦法治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滨湖村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抓手,以普法宣传、关口前移、规范调处、精准施策等工作,不断筑牢基层治理法治屏障。
强化普法宣传,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着力用好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等文化阵地举办法律讲座,培育“法律明白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乡风文明培育行动,重新修订《滨湖村村规民约》,在群众中获得热烈反响,村民学法的热情不断提升。
强化矛盾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以村矛盾纠纷调解室为平台,坚持源头预防、多元“速解”、定期回访,构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全程服务”的法治体系。近三年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0余起。
强化网格管理,提高村民服务满意率。划分4个基础网格,完善全域“一张网”治理脉络,建立“5+X”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把定村干部+定员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整合到网格化治理工作中,将治理触角入组到户。2024年,滨湖花园小区改造中,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入户收集居民建议11项、化解各类小型经济纠纷100余起、消除上访风险2起,为改造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官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