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5.86%

  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重塑就业版图

  伴随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我市春招市场和产业结构的适配度越来越高。昨从市人社部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5.86%,契合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战略的新兴产业引才指数提升。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吸纳就业11.21万人,同比增长2.05%,增量位于首位;低空经济产业吸纳就业0.39万人,同比增长8.91%,增幅较大。

  就业市场的数据曲线,跃动着制造业流水线上的智慧蝶变。“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江苏特丽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直言。企业由传统制造业转入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的研发、制造赛道,开辟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走进公司研发中心,技术团队正在攻克半导体材料相关的项目卡点,“现在我们最渴求的是能破解‘卡脖子’难题的研发尖兵。”企业负责人说。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重塑就业版图,随之伴生的市场新气象深深吸引了青年人才的目光。在前不久举办的深南电路2025春招空中宣讲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张清在直播间留言:“传统制造业岗位虽然稳定,但更想抓住新兴行业的机遇。”他把春招应聘的关注点放在了无人机和半导体领域,“这些领域技术迭代快、成长空间大,薪资也更具竞争力”。

  尽管就业需求激增,但人才供给仍存在不足。江苏数字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春季招聘会上释放出“无人机飞手”等新兴岗位,引得不少求职者关注,“C位”出圈。公司人事负责人董月坦言:“高端人才方面缺口较大,我们既需要能独当一面的战略性运营管理人才,也希望引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服务市场需求,市人社部门以创新举措破局解困。除了常态化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助力企业招引匹配人才,还将关注目光投向更多的高校优秀学子。今年2月起,人社部门以近三年毕业生输送数量及优势专业设置与无锡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为评估标准,在国内重点高校设立实体化“引才联络站”,搭建“高校—城市—产业”人才输送的“快车道”,目前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个站点已投入使用,释放岗位1万余个。同时,市人社部门联合校方共建无锡产业人才创新基地,将优质高技能大学生导入重点产业一线岗位,实现“出校”即“上岗”。

  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春招季的供需两旺,映射出无锡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下阶段将继续突出产业导向、引育并举,年内计划招引大学生10万人以上,为全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周晓方 杨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