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大学众创空间,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邹世奇携其随笔集《只向花低头》、小说集《牧马河之夏》,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与文学思考,与在场师生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活动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苏瑞娜主持。

  苏瑞娜以《璇玑图》为引,指出人生就像走迷宫,总会遇到很多壁垒,询问邹世奇是如何走出这些壁垒的。邹世奇引用《牧马河之夏》中“有什么被永远地照亮了,自己的混沌时代结束了”,指出《看见彩虹》这篇旨在探讨“引路人”对人生的意义。她提到莫言关于“生命过客”的观点,强调人生中总有人短暂出现却带来持久影响,如同彩虹般照亮前路。顺着“引路人”的话题,苏瑞娜替现场的同学们问“年轻人初入职场该如何该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邹世奇建议学弟学妹们保持“虚心”,“这会让你更容易遇到生命中的‘引路人’,更能帮你少走弯路”。

  谈及小说集《牧马河之夏》中主角与母亲的和解,苏瑞娜老师追问其创作动机。邹世奇说,她早期写作的核心始终在于女性觉醒。她以《牧马河之夏》中的人物为例,剖析逆境中的生存哲学:你必须内心强大,挫折的影响因人而异,内核稳定者终将破局。她进一步谈到《只向花低头》中对李贺、刘禹锡、柳宗元等中国古代大诗人的命运对比,反思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围绕“成长”主题,邹世奇和苏瑞娜聚焦《只向花低头》中的《意大利行记》展开讨论。讲座尾声,邹世奇和同学们就“如何确认热爱”“如何克服创作羞耻感”等困惑展开了讨论。邹世奇以《只向花低头》中的“你若不解放自己,无人能解放你”回应,她认为热爱需付诸行动,羞耻感源于过度自我审视。“至于创作风格——你越像自己,越有人为你而来。”“现实与理想总有鸿沟,但朝着光走,总比原地徘徊更接近正确答案。”(苏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