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党委紧扣“强村富民”发展主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找准渔光一体项目、特色渔养殖、盘活土地资源、农文旅融合发展四个着力点,以党建引领赋能产业振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双提升。
大力推动渔光一体项目。社区依托1000亩大漾水面资源,2024年签订大唐龙袍一期50.88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采用“渔光互补”生态模式,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太阳能资源和水面空间资源,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结合起来,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产业格局,有效提高土地单位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可增收90万元。项目的火热开工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
创新拓展特色鱼养殖。在长江禁渔禁捕背景下,社区充分发挥三面临江地理优势,以探索“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鱼生态模拟养殖为切入点,密切与南京师范大学海洋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改变社区传统家鱼为主的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2024年占地50亩的高标准池塘里,投放了5000多尾河豚苗,成活率70%。今年社区加大资金投入,在科研院校的指导下试养长江刀鱼、鲥鱼,加快打造区域性水产特色品牌。
有效盘活土地资源。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2024年完成二组200亩、六组250亩农田发包,用于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推动220亩闲置土地复垦,250亩苗木低效土地退林还耕,共计470亩农业标准耕地发包,预计每年可增收35万元。实施“公司+合作社+电商+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农户有序种植薄壳山核桃100亩、有机蔬菜500亩,统一组织包装、销售,实现增收致富。
深度融合农文旅发展。立足“滨江湿地”旅游发展定位,社区编制三组及四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保护农场小学等传统村落建筑群的基础上,开发闲置用地精心建设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充分利用知青纪念家园、“二月兰赏花汇”、“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等现有文旅资源,持续打造“春赏花、夏乘凉、秋品蟹、冬观鸟”的四季旅游格局,每年吸引周边游客约40万人次。深入挖掘水杉大道、非遗骨牌灯等文旅要素,积极对接第三方专业团队,探索拓展露营项目、非遗研学项目等。(龙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