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香江路路段的治理成果备受关注。该路段有医院、学校及高入住率住宅小区,人流量大,每日下午放学时,流动摊贩也会聚集在此做着小生意,形成独特的市井景象,但也引发交通、环境、安全等治理难题,周边居民投诉不断。
为破解这一基层治理顽疾,长江路街道主动出击,由街道政协联合左庄社区迅速启动了“有事好商量”协商机制,协同区政协委员、街道执法部门、物业及业主代表实地调研,走访超百位居民、摊贩,收集十余条整治建议。
在多方协商议事会上,各方代表积极建言。业主代表希望平衡便利与安全;执法部门强调文明规范;街道政协负责人朱芸提出“摊贩定点、消费流动”模式;社区党委书记费禹博拿出闲置地块规划方案。针对摊贩担忧新址人气问题,最终形成“宣传引导 + 规范管理 + 长效机制”方案。
治理过程中,左庄社区科学施策,通过投资50余万元打造“银川路美食荟”,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并于今年2月运营成城市消费新地标,摊点入室经营等措施初步缓解了难题。随后引入长建物业专业管理,建立“垃圾不落地、经营不扰民、交通不堵塞”管理标准,采取“日巡 + 夜守”监管模式,运用网格群与排查机制响应诉求,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明确“三时段”管理法则,在银川路小学东侧设置便民摊位并划定经营红线与时段。
据了解,如今香江路实现显著转变:流动摊贩规范率达90%,道路通行效率提高40%,保洁成本降低35%,夜间消费人次增长1.8倍,社区集体经济同步增长。协商议事机制化解矛盾,催生特色品牌,实现市井烟火与城市文明融合。(李堃 谷雨 胡业石 谢灵月 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