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共筑创新,同享未来”为主题,旨在以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造。
据悉,南京已经连续4年举办大会,2025年作为6G发展的关键时间点,今年大会将关注焦点拓展到未来产业生态,致力于推动创新策源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不仅要在5G和其他无线技术难以支持的特殊场景应用中证明其不可替代性,还要在大众消费刚需和大量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即便对传统服务也能证明其有效性和经济性,这才是6G价值的所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尤肖虎表示,面向6G的无线网络架构正加速从“以基站中心”向“以用户中心”转变。“无蜂窝空时二维编码这一新架构和新基础理论,将支撑实现未来网络去中心化、多点协作的发展趋势。”他强调,应从体系结构和基础理论层面突破传统通信范式,为未来泛在智能连接奠定坚实基础。
开幕式上,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富军发布《2025移动通信系列白皮书》,聚焦6G关键技术、毫米波与太赫兹、数字低空、车联网等多个当前最受关注的前沿方向,系统梳理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据介绍,从4G研发起步开始,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已连续二十年发布年度白皮书,本次发布力求在全球标准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为产业界提供系统性的思考框架与技术路径参考。
大会还重点推介了依托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6G之城”的有关举措,发布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年度成果。
近年来,南京市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开展6G技术研发工作,为6G技术创新营造了优良的科研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托大会搭建的广泛交流合作平台,紫金山实验室与通号低空、银河航天签约,共同推动6G在应急通信、低空经济等前瞻领域的应用探索。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签约,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聚焦6G与移动智能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现场,众多国际顶级专家带来精彩演讲,内容涵盖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场景的多个维度,赋予与会者多视角的学术启发与产业洞察。据悉,大会还聚焦通信与AI融合、无线通感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网络弹性等方向设立平行会议与成果展示,立体呈现6G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场景。(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