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机械臂,深入“红小梦”底部,“咔嚓”拍照,把数据传至后台分析……4月9日,记者在地铁1号线百丈车辆段看到,常州地铁电客车智能巡检机器人“铁宝2.0”已投入集群运用。
和2023年3月上线的“铁宝1.0”相比,“铁宝2.0”在算法架构与硬件配置上实现双重突破。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技术员陈玲茜介绍,“铁宝2.0”搭载自主导航机器人,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全自动巡检路径规划,“检修人员只需在后台派单,‘铁宝’就可以自主完成电客车两侧和车底的所有部件检查,并且在任务结束后自动返回充电。”
“从1.0到2.0,技术团队经过了超千人次的现场调试,和600多次的算法迭代升级。”陈玲茜说,在“铁宝1.0”试用考核期间,团队发现,部分拍摄的照片存在过度曝光,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我们就反复检测,到底是周围环境光引起的,还是硬件引发的。通过反复比对、算法优化,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经过升级,“铁宝2.0”的多轴机械臂实现了±0.1毫米级的超高精度运动控制,配合高速图像智能对比分析技术,在AI深度学习算法的加持下,更高精度地实现了对电客车外表面自动化检测。实际运行数据显示,“铁宝2.0”针对部件变形、缺失、松动等缺陷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9%。并且通过智能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智能分析故障,能够大幅提升地铁维保作业效能,为电客车关键部件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目前,有2台‘铁宝2.0’投入试运行,每晚共完成4列地铁列车的巡检作业。”陈玲茜说,“铁宝2.0”的应用同时带来检修模式的升级,“我们计划将全人工的隔日检升级为多日检,即机器人每日检、人工定期复检。”
据悉,“铁宝”在部件单次检测时间上较人工缩短70%;精准度上,通过2D平面与3D空间深度测量技术,将表面缺陷检测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有效规避了人工疲劳导致的漏检风险。
“在1号线、2号线车辆段,我们将部署6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管理部主管王森表示,未来会持续加强资源投入,融合车辆、工务、供电、信号和乘客服务等智能运维系统,构建常州地铁综合智能运维平台,以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实现整个地铁运营生态的智能化联动,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