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盐城市亭湖区,阳光洒在老旧小区的楼栋间,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正与居民围坐在“睦邻议事亭”里,讨论着电梯加装方案。这样的场景,是亭湖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紧扣“组织融通、机制融创、力量融入、资源融合”四大主线,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织密治理“一张网”,激活红色“神经末梢”

  走进文峰街道的奥景华府小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的公示牌格外醒目。作为城市更新的典型,这里曾因邻里纠纷、物业矛盾频发成为治理难点。如今,随着小区党支部的成立,党员业主王师傅主动担任党小组组长,牵头建立“楼栋议事群”,3个月内协调解决供水管网改造、充电桩安装、私搭乱建等问题20余件。

  这得益于亭湖区构建的“四级组织体系”——从基层党委到社区党委,再到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的组织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在高层住宅和商圈聚集的新洋街道,试点“垂直楼栋党小组”,让党员在“家门口”亮身份、办实事,形成“楼上楼下是邻居,有事大家齐参与”的自治氛围。

  为强化协同效能,亭湖区推行社区“两委”与物业、业委会负责人交叉任职,建立“红色业委会”培育库,该区85%的业委会中配备党员骨干。文峰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组织联建、人员联心,过去‘各管一摊’的局面变成了‘握指成拳’,社区治理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下活共治“一盘棋”,解锁矛盾“化解密码”

  “老班长调解室”是东亭湖街道的特色品牌,这个由老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干部组成的调解团队,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群众威望,活跃在社区矛盾调解一线,将法律政策转化为通俗道理,把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队自成立以来,累计调解家庭矛盾、青少年问题及邻里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85%,成为群众信赖的“和事佬”。亭湖区整合“三色预警”机制与“睦邻议事会”“法律门诊”等创新做法,构建起“预警—调解—回访”闭环流程,将90%的信访矛盾吸附在基层。

  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更是为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区教育局党员小李每周都会到社区参加“银发课堂”志愿服务,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该区将党员报到情况纳入党建述职评议,推动1600名机关党员下沉网格,领办民生微实事3500余件,真正实现“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

  行业党建联建则激活了区域治理“大循环”。由组织部与社工部共同实施“繁星靓亭”行动,住建、交运、市场监管等部门牵头成立行业党委,引导200余家企业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定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成“企业服务社区、社区反哺企业”的良性互动。

 培育治理“生力军”,夯实基层“人才根基”

  在大洋街道的“乐美大洋”服务中心,28岁的“95后”社工小王正在参加“全科社工”认证培训。亭湖区实施“青苗储备”工程,通过社会化招聘、专职网格员转岗等渠道,累计引进年轻社工140余名,并建立“初、中、高”三级成长体系,推行持证上岗、亮牌服务,让社工队伍从“专人专岗”向“全科全能”转变。

  “头雁领航”更是关键一招。该区构建“三提三当”培养体系,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举办“头雁”书记论坛,选树“五星”书记16名,建立“成长档案”全程跟踪培养。毓龙街道海纯社区相关负责人感慨:“现在每月都有业务培训,还有导师结对指导,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了。”

  群众力量的激活让治理更有温度。该区建立“社区达人库”,挖掘退休教师、医生等“社区达人”800余人,推行“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做法。在先锋街道,由退休教师组成的“银龄护学队”每天守护学生过马路,成为街头暖心风景。

  绘就民生“同心圆”,托起群众“幸福期盼”

  该区按照“六个规范化”标准,提档升级55个党群服务中心,更创新利用小区闲置用房打造“邻聚家园”党群服务站10处,新就业群体“暖心安康驿站”219处。“15分钟服务圈”全面覆盖了养老、托育、医疗、就业等18项便民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物业费缴纳、快递代收等事项。68岁的陈奶奶说:“现在下楼就能量血压、参加广场舞班,比去商场还方便!”

  数字赋能让服务更精准。在五星街道万户新村社区,通过整合智慧社区、党建网格、综治网格、警务网格等建立“多网合一”大数据平台,夯实以10名专职网格员为主体,215名党员、居民群众、志愿者为“微网格长”“户长”的“一专多能”网格力量,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动态守护小区安宁和谐。优化提升“翼安居”智慧社区模块,增加监控停车、高空抛物、无人机巡查、垃圾乱抛、12345落地功能,打造数字平台+线下服务“物联网”基层治理新模式,放大“智慧社区”品牌效应,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民生品牌的打造更是直击群众“急难愁盼”。“优学、乐业、健康、颐养”四大民生品牌持续升级,通过“数字赋能+资源下沉”,建成社区托育点54个、“就业服务站”95个,推出“老年数字课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等定制服务,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融”,融的是组织力量,合的是民心民意。从“组织覆盖”到“治理见效”,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如今,在红色引擎的驱动下,亭湖区正以更精细的治理、更温暖的服务,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亭湖答卷”。(庄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