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首届“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三届年会上,3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聊城孔繁森精神教育基地,共同研讨“榜样文化与楷模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等,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刻剖析,也有实践案例的生动分享。

  在“英雄模范人物与红色文化研究”平行论坛上,常州大学教授朱成山、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馆长闫春光、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王巍、淄博市焦裕禄纪念馆副馆长焦玉星等专家学者,围绕英雄模范人物展开研讨。一是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的生成逻辑。专家们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素质、实践经历等是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生成的主要因素。二是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的丰富内涵。学者们指出,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理论品质。三是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与会者认为,英雄模范人物所承载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英雄模范人物精神宣传,将其有机融入学校教育,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榜样文化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平行论坛上,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汪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铸魂育学院院长曲洪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肖太国、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等专家学者,围绕着如何以榜样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榜样文化对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以榜样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研讨。有学者认为,要完善榜样人物的选树机制,创新榜样文化的传播机制,优化榜样文化的教育机制,将榜样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榜样文化教育。

  在“新时代弘扬楷模精神与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平行论坛上,《人民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冯旭东、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名誉馆长孙波、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馆长于素敏、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等专家学者,围绕着以弘扬楷模精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一是新时代弘扬楷模精神的价值。学者们指出,英模的先进事迹起着引领示范作用,他们的崇高品德是激发社会正向能量的精神动力所在。楷模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具有稳固意识形态、维护文化安全,推动价值整合、构建和谐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等作用。二是新媒体时代楷模精神传播的机遇与特点。学者们指出,新媒体使楷模精神传播呈现出渠道更多元、形式更新颖、速度更迅捷、覆盖面更广、交互性更强等特点。三是新时代楷模精神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者们认为,需要明确楷模精神宣传教育的目标定位,加强宣传教育;培育专业人才,提升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多维互融的传播矩阵;优化信息审核与监管机制,确保传播内容真实可靠;讲好楷模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通过充实而深入的研讨交流,与会者深化了对榜样文化与楷模精神的理解,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纷纷表示将以馆校协同为抓手,共同推动榜样文化、楷模精神从“精神高地”走向“行动沃土”,引导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以自身的平凡努力汇聚成时代进步的洪流。(卢彦名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