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Environmental)
社会(Social)
治理(Governance)
践行ESG发展理念
常州高铁新城将其融入城市规划
产业升级与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从综合能源到绿色建筑
从智慧园区到低碳交通
这座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处处是可见可感的ESG应用场景
提升全域环境,抓住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常州高铁新城快人一步。
2020年12月,常州被列为全国三个绿色建造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走在前的常州高铁新城,环新龙湖2.63平方公里被列为全省唯一绿色城区,成为低碳发展的标杆。
美丽的新龙生态林地下,藏着一颗“大心脏”——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
通过中水资源“水热同输”,实现生态循环与能源供给的复叠利用;通过“子母站+蜂窝型输配网”的建设模式,使区域供能效率更高、范围更广,为当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更多“绿色福利”。
绿色建筑三星项目高新智汇中心,绿色建筑二星项目高新广场、智富中心、绿创大厦、国际人才广场、创智大厦,LEED金标认证项目星耀城……常州高铁新城的一幢幢楼宇载体、综合体建筑,既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ESG发展理念的践行者、见证者。
位于高铁新城核心区的绿创大厦,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拥有4处空中花园点缀、超1600平方米室外露台花园。露台花园集成多种业态,集美观与功能性于一体。大厦内每三层设有挑空空间和空中花园,采用日式枯山水景观设计,融入中国园林文化元素,构建起垂直绿化体系,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为办公人员开启有氧办公新境界。
绿创大厦还在多个方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新主张,“绿能”满满——人行道闸、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多项智能化技术,创造出更便捷、更贴心的办公体验。
大厦所有灯具均采用LED光源,植入智能照明系统;全面采用达到用水效率二级的节水型卫生器具、感应式冲洗阀。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最大限度实现雨水保存与渗透,促进雨水资源再利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春潮拍岸处,创新涌动时。以“绿色创新”重塑产业格局,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在常州高铁新城这一切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高新·奔牛智造港,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发展阵地,在空间上充分考虑生产力需求特点,以硬实力保障企业的生产发展,打造向“新”提“质”的全优型园区。
设计优
项目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和铝板立面,优雅现代,更具品质,充分考虑智能制造产业特点,在厂房空间上设计9*12米超宽跨距及首层5T/平方米荷载,同时客货梯预装到位,符合生产需求。
节能优
项目秉承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采用光伏设备、储能设备及充电设备一体化设计,打造智能微电网。园区利用屋顶约4.5万平方米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3.15兆瓦,设置电动汽车充电桩24个,全面提升园区品质,亦为企业降本增效。
配套优
项目拥有成熟的自有配套,建有独立配套楼,配备一站式服务中心、员工餐饮、商务宴请轻食咖啡、便捷超市、展览展示、共享办公等多元服务,解决入驻企业的后顾之忧。
上周,1000辆氢能共享自行车在常州高铁新城投放。50多名来自常州高铁新城的企业员工齐聚新龙湖公园,尝鲜了绿色“氢”骑之旅,觉得新车阻力更小,方向更稳,过障碍物时更舒适。
永安行搭建的氢能数字管理平台,对每辆车内的固态氢电池进行实时数据追踪及数字化管理,24小时监测氢气使用情况,10秒即可更换氢瓶。这是常州在氢能交通领域的重要探索,为未来氢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公共出行到车网互动,常州高铁新城日益引领着城市生活新风尚。
去年底,由常高新新能源公司投建的新北区政府“光储充换”智能微电网场站全面上线试运行,项目建设光伏车棚5650平方米,光伏装机容量1.06兆瓦,是目前全市光伏容量最大的充电场站。
该充电场站集光储充换检为一体,配备71个充电车位和32台160千瓦双枪直流一体桩,另外还配套有理想5C超充站、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各1座,可实现3分钟快速换电,提供了多场景的充换电体验。同时,配置储能1.6兆瓦时,实现动态增容和多种能源的综合调节,促进光伏就地消纳。
该项目自运营以来,光伏累计发电量24.14万千瓦时,服务充电车1.9万次,最低充电费用0.38元/千瓦时。
为打造绿色智能、高效便捷、环境舒适的综合能源场站示范点,该场站还融合充电桩控制平台、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电力运维平台等多个模块,通过光储充“智慧能源云平台”群管群控,实现新能源场景下“车-桩-智慧能源”的深度融合,助力新北区打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区。
未来,常州高铁新城将围绕
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
的战略定位
以建设集创新展示、服务孵化、绿色金融
国际人才、法律服务、运动乐活
八大中心为支撑
探索更多ESG发展新模式
力争为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