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引导+社会企业投资运营,实现产权人、运营者、政府管理方的合作共赢

  推进城市更新,无锡走出新路径

  这是无锡唯一入选项目!近日从锡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无锡市蓝系列园区更新项目凭借在老旧街区改造方面的创新和成效,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据锡山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政府引导+社会企业投资运营”新路径。在政府引导下,民营企业无锡蓝园100%自筹资金实施园区整体改造。改造后,通过“租金+物业+增值服务+收益分成”的多元化盈利模式,2023年实现全口径税收1510万元,不仅减轻了政府投资压力,又实现了“城市边角地”的有效盘活利用,实现了产权人、运营者、政府管理方的合作共赢。

  如何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锡山区东亭街道将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走进锡山区蓝湾1917文旅街区,粉白的西府海棠在吴韵传统文化馆前开得正盛,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韵花道”的传承人刘若瓦就在此处开设了工作室。据悉,该街区入驻了无锡特色小吃、非遗插花、服饰店铺等20多家商户。蓝系列园区更新项目负责人张波介绍,该街区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街区改造采取“修旧如旧”的模式,诸多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最大程度还原老街的历史文化魅力,旨在让周边居民在东亭街道过上有烟火气的幸福生活。

  “蓝系列改造的这个片区,原来都是20世纪不同年代建设起来的轻工冶炼厂、针织厂、五金厂等工业厂房,以及部分废弃供销社、蚕种场等老旧单体建筑和民居。”锡山区住建局副局长张扬介绍,2019年起,在锡山区政府的引导下,无锡蓝园100%自筹资金参与到园区更新项目中来。2020年至2023年,蓝·1956科技文化创业园、蓝·1982数字文化工业设计园、蓝湾1917文旅街区这三个标志性项目先后完成改造,老旧街区市场化更新的锡山新模式逐步形成。截至目前,蓝系列文化创业园一期、二期、三期聚焦特色化发展,将“存量空间”变为“增量价值”,已累计引入各类型企业90余家、商户20余家。

  蓝系列园区更新项目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同时,将居民需求和环境提升同样放到了重要位置。据介绍,锡山区住建局将依据我市今年出台的《无锡市城市更新办法》,持续推进各项城市更新工作,更加细致地做好城市更新的“体检”等前期工作,制定全面严谨的专项规划,最终让项目稳步落地。

  不仅如此,在锡山,蓝系列园区更新项目还将持续扩面。据悉,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无锡·锡山)项目已签约落户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云林街道,该项目预计今年7月完工,开园后可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文体消费场所,并力争成为集文化、运动、潮流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文体旅产业标杆地。(尹晖、邹晓琳、陈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