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纸鸢飞舞。3月29日,刘桥镇秀水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地鹞友汇聚于此,参加一年一度的风筝节。
刘桥镇风筝文化源远流长,板鹞制作、放飞已有千余年历史,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哨口板鹞之乡,曾获“南通哨口板鹞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称号。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来自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和民间手工艺人自发汇聚刘桥,共同领略和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韵味。来自刘桥镇慎修村的村民刘跃明是一名风筝爱好者,每年都会赶来参加风筝节,“每年这一天,大家都会赶过来逛逛看看,与鹞友沟通交流板鹞制作技艺。”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活动更加注重传承与体验的结合,设置了特色风筝展示区、非遗体验活动区等。活动现场,板鹞风筝市级非遗传承人于红伟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扎制风筝。只见她手法娴熟,一边扎制一边向孩子们详细介绍:“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竹子,将其精心扎成风筝骨架,再糊上精美的画面,最后加上绳子,一个风筝就制作完成了。”
听起来步骤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瞿亦戴和姜皓轩是刘桥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也是风筝社团的好友,相约一起来逛集市,看到体验做风筝的活动,跃跃欲试。“这几根竹子搭成框架可不是随便放的,要短的在上面、长的在下面,绕的线也很有讲究。”瞿亦戴一边动手一边讲解,眼神中充满了对风筝制作的热爱和专注。刘桥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李铖是这次活动的志愿者,“希望通过风筝节活动,大家能够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精湛绝伦。”
刘桥镇风筝协会会长施顾华表示,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年来,协会一直致力于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今后,协会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风筝制作技艺和设计理念,将现代科技元素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南通板鹞这一国家级非遗文化,促进板鹞的传承和发展。”
现场,刘桥镇党委与国网通州区供电公司党委签订党建共建暨平安电力建设协议,随后,“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拉开帷幕,精彩的节目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张笑月 赵建明 郭振军 金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