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端“锁敌” 湖心“绘绿” 低空“扫雷”

  ​我市以智慧力量构筑天空地一体化治污网络

  从高空锁定工业污染、俯瞰湖泊生态脉动,到全域防治扬尘污染,近年来,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以“科技治污、精准治污”为引领,依托无人机遥感、AI建模等创新技术,创新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监测+通量观测塔”的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在工业污染溯源、湖泊生态修复、裸地扬尘管控三大战场多维发力,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注入更多智慧动能。

  面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监管难题,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利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PM2.5、VOCs及红外热成像设备,对重点企业开展立体化巡航监测,在百米高空对企业厂区进行网格化扫描,精准捕捉烧结机、高炉、料场等区域的污染热点。在对某企业的监测中,无人机发现生产环节存在无组织排放问题。环境监测人员结合气象模型锁定污染扩散路径,构建“污染热力图—溯源分析—管控评估”闭环,帮助企业优化减排方案,助力企业烟尘排放量下降逾7%,周边国控站点PM2.5浓度削减最高达3.1微克/立方米,为工业源精细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在波光潋滟的滆湖,无人机掠过湖面,以多光谱“天空之眼”记录下这片水域的生态脉动——昔日的浑浊水域渐显清澈,清淤后的湖底“水下森林”重现生机,沉水植被如绿色绸带在水下舒展。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依托无人机航拍与通量观测技术,动态追踪沉水植被覆盖率、藻类分布及碳通量变化,揭示湖泊“呼吸”的秘密:在开展生态清淤后,2024年,滆湖沉水植被恢复面积同比提升,正转化为“吸碳吐氧”的实效。

  针对裸地扬尘隐蔽性强、动态变化快的治理难点,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创新构建“卫星普查—无人机详查—模型评估”的扬尘管控体系。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初步筛查国控站点周边5公里裸地分布,再通过无人机对495处裸地逐一定位“体检”,智能判别施工阶段、苫盖状态及污染风险等级,结合气象数据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动态量化扬尘对PM2.5的“贡献值”。同时依托无人机“一源一策”生成治理清单,环保部门靶向督导高风险裸地落实覆盖、洒水等抑尘措施,实现“锁定—分析—治理”闭环管理。(吴宇 朱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