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28日电(庞雪汀)3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赋能与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媒体代表逾60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江苏社会科学研究迈入“AI+社科”创新纪元。
会议期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江苏省社科院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省人工智能学会、新华云媒集团等五大机构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筑“政产学研用”创新矩阵,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生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
与会领导嘉宾对于中心成立寄予厚望。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表示,当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多元,社科研究应深入实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社科界要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研究,将算法测评、数据伦理等维度纳入评价体系,形成预防、识别、追溯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生态。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需要社会科学的价值引领,人文研究也需要新技术的赋能。人工智能为社科研究注入硬核动力,传统研究依赖定性分析,而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正在推动社科研究向数据驱动转型。期待中心成立以后,能够赋能社科研究,加速成果转化。
江苏省数据局党组成员,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中东表示,目前全省在用大模型超过100个,22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相关产业发展良好。省社科院成立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科技强省、文化强省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技术背景下,推动社会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积极探索,相信中心一定能够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建更多睿智之言,献更多务实之策,谋更多长远之计。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在致辞中表示,中心的成立,是江苏社科界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社科研究范式创新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构建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开展社会计算、智能社会治理、数字人文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努力建成全国“AI+社科”融合创新的示范基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会议设置名家讲堂和主旨演讲环节,诸多行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分享。南京大学孙建军教授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社会科学创新”作专题讲座;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梁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珏、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陈刚、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东波、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柳、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分别围绕数字技术与史学创新、人工智能重构社科范式、时空AI技术应用、运河大语言模型构建、AI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及人工智能作为社科研究新范式等主题进行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融合创新的实践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
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江苏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人工智能驱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将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社科院的决策影响力和学术创新力,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