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里,组装线上的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作为总部在北京的绿友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这家扎根淮安市淮阴区七年的企业,正以创新为驱动,在非公路用电动车辆领域快速驰骋。
走进占地约40亩的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1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多条标准化组装线有序运转。工人们按照工艺规程进行零部件装配、电路检测和整车调试,展现出娴熟的操作技能。公司主要生产电动高尔夫球车、低速电动代步车、电动工作车、微型电动消防车等非公路用电动车辆,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产品远销欧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全球客户的信赖。
“当初选择淮阴,是综合了多方面的考量。这里人杰地灵,政府服务贴心,员工素质高,营商环境优越且交通便利。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无比正确。”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得玉感慨道。自2018年落户淮阴,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员短缺问题一度成为发展瓶颈。但让张得玉印象深刻的是,求助后,高新区迅速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招工信息,短短三五天就解决了燃眉之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余年深耕技术领域,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坚持走产品驱动与市场驱动之路。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拥有专业研发团队,不断推陈出新。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李怀刚介绍:“我们通过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优缺点,精准定位产品,运用三维开发软件、有限元分析等先进手段,缩短开发周期,确保产品快速走向市场。虽然我们采用传统组装工艺,但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和严格质量管控,产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始终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公司每年推出三到四款新产品,无人驾驶、无线充电等前沿技术也逐步应用到低速电动车中。
在市场拓展方面,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立足全球视野。张得玉表示:“我们要了解行业动态,解决客户痛点,以高性价比产品和优质售后服务赢得市场。”公司不仅产品畅销全球,还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从人员驻场到线上远程服务,全方位保障客户使用无忧。
良好的发展态势带来了亮眼的业绩。2024年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销售额达五千多万元,相比2023年增长30%。展望未来,张得玉信心满满:“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7千到8千万,继续保持30%-50%的增长。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更多产品,建设更广泛的销售渠道,扎根淮阴,把企业做大做强。”
从落户淮阴到茁壮成长,绿友集团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书写发展传奇。凭借传统制造优势、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公司正朝着成为全球知名的非公路用电动车辆企业大步迈进,也为淮阴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蒋雪 吕薇 张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