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送的“项目牵引 技术赋能 专利罗盘指引航空装备制造产业绿色发展升级”案例成功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南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紧扣专利转化运营工作,创新探索、多方发力,推动专利产业化走深走实,通过专利导航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为航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聚焦绿色航空,绘制技术发展蓝图
南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校内外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工作,2019年成功获批加入全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2021年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在全球航空产业加速向安全、绿色、智慧方向转型背景下,南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紧扣“双碳”目标,围绕绿色能源航空器领域展开系统研究。中心依托宣益民院士牵头的南航综合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级专项预研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及相关企业,对氢动力、电动、清洁能源、太阳能及可持续燃料航空器等五大技术分支展开全面专利导航分析,围绕专利态势、地域分布、技术构成等维度进行深度挖掘,梳理出关键技术路线图,并预测了前沿趋势,为行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信息支持。
据介绍,南航团队利用相关数据库,绘制了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发明专利合作网络及高频词共现网络,揭示了我国航空产业的合作特征与演化规律。同时,面向绿色能源航空器领域的海量语料库,构建了覆盖全技术链的知识图谱,系统集成了超导技术、发动机辅助推进装置等细分领域的技术布局,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可视化参考。
服务地方发展,推动成果落地转化
近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积极发挥行业特色,打通“转化链”,延伸“服务链”,深耕行业和地方,在专利转化平台建设和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不断探索。
2023年,南航与溧阳市科技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阳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围绕科技查新、知识产权信息、人才评估等方面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同时瞄准溧阳市特色优势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政策分析、科学决策等科技管理服务。通过对产业链布局、创新资源及政策措施的深度研究,南航团队为当地提出了专利技术布局建议,并推动研究成果在多个项目中转化应用。
此外,南航还在丹阳设立的科技信息服务点,提供专利导航服务,为当地产业园成果转化与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近几年,学校服务企事业单位3000余家,达成各类合作项目450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学科辐射成效。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行业领先标杆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重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前不久,南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围绕相关系统实操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团队的专利检索与分析能力,助力科研创新。
不仅如此,南航的专利导航服务还将专利计量、社会化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与行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形成了《江苏省绿色航空产业专利预警分析报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专利技术分析》等系列成果,为江苏航空产业降低碳排放、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为解决知识产权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南航对知识产权运营实施全流程管理,从项目入库到成果转化,直至最终结项,均设置相应的机制和政策,通过全流程管理,使知识产权运营工作贯穿于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打通知识产权转化“最后一公里”。
目前,学校按照“学科—行业”的总体布局,已与航空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行业领域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核心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成果在众多重点项目中得到应用。同时,在全国建立校地研究院6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分支机构49家及校企联合机构80余个,开发了“云上技术转移信息系统”,建有江苏省高价值专利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打通产教融合的转化链条。(张本甫 朱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