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一举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当前,教育部正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抢抓数字化、智能化新机遇。我省各地各校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会议部署、培训提升、创新实践等方式,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3月5日,苏州市教育局举办“AI赋能智慧教育发展”专题培训,推动苏州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应用实践能力。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AI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探索AI赋能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2月23日,盐城市举办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全市150余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活动围绕智能机器人ABC、人工智能优创未来、乐高教育科创活动等赛项规则进行详细解读;结合提升数字创作、科创实践项目水平进行理论指导,并组织参训教师开展实操演练。

  新学期,一场别开生面的AI教学应用研讨会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举行。该校党委书记唐云龙为全体师生带来两场精彩报告,从专业视角指导教师和学生如何在“惊呼”与“理性”中面对AI;学校各教研组纷纷立足学科特色,分享AI与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心得。研讨会通过理论建构、实践演练、反思提升,展现了AI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为全校教师明确了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行动方向。

  随着AI技术工具掀起教育变革浪潮,教师如何善用技术优化教学、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成为关键课题。为助力教师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常州市第五中学举行人工智能校本培训,邀请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蔡国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AI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淮安市深圳路小学及时开展专题培训活动,由希沃产品淮安区域负责人现场展示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全流程:教师可以通过“AI备课功能”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大幅提升备课效率;依托“AI课堂智能反馈系统”量化分析授课时间占比、提问频率与类型等数据,并生成精准改进建议,优化课堂互动设计,为教研活动开辟一条“快车道”。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无锡市新吴区日前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全省首个贯通1—9年级的区级AI教育系统方案,《纲要》实现“三个首创”:首创区级全学段AI课程框架,首创“智能素养四维模型”,首创“低门槛+高拓展”教学模式。“我们期待通过这份《纲要》,让学生学会用AI解决真实问题,走出一条小区域、大生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无锡市新吴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说。

  如皋市从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全市统筹推进等多个维度发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该市各中小学正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课程进校园、进课堂,全市30多所小学开展机器人社团活动,多所初级中学开设人工智能编程社团,组织学生学习Python编程、机器人设计等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此外,该市还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东皋杏坛”等平台,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教学观摩和技能比武,帮助教师快速掌握人工智能教育前沿理念和技术。

  日前,徐州市泉山区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试点项目,作为江苏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参与单位,泉山区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教育设备及教学资源包,推动实验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科学实践等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效的创新与变革。该区各实验学校纷纷开启人工智能教育新篇章,如徐州市星光教育集团开展课外活动人工智能实践活动,机器人助力学生参与编程挑战、机器人制作等,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徐州市学府路幼儿园启动幼儿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将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活动课程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科技魅力。(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