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手创新联盟集中亮相、雪浪算力服务平台发布……在近期举办的2025未来产业生态大会暨文心中国行·无锡站活动上,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无锡经开区),助力经开区未来产业逐“质”向“新”。
近年来,无锡经开区立足重点产业集群优势,将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力促特色产业创新求变、优质资源加速聚合、营商环境向新向优,走出了一条逐智、向新、谋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竞逐新赛道 产业动能愈发澎湃
经开区,无锡重点打造的城市“创新核”,自诞生以来就承载了高质量城市核心区建设的多重使命,向“新”进军自是其应有之义,也是使命所在。
发展“4+3+X”现代产业集群正是经开区给出的答案,以期通过打造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四大主导产业,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三大特色产业,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推动资源集聚、政策集成、力量集中,加快形成相互促进、协调适配、融合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向未来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作为无锡经开区竞逐未来产业赛道重要一环,已积蓄成势:建成无锡市首个市区共建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服务平台;雪浪工业大模型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并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成为江苏省首个制造业垂类大模型……目前,经开区已集聚小冰科技、浪潮卓数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涵盖数据标注、算法研发、模型训练到应用落地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
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更多前瞻布局正加速推进,据《无锡经济开发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描绘的目标:在2026年前将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未来技术和创新应用头部企业,形成“7+X”未来产业体系(即第三代半导体等7个成长型未来产业,量子测量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打造“天生机智”(商业航天、合成生物、类人机器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新地标,助力形成长三角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数据显示,2024年无锡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7%,202家“465”现代产业企业营收增长5.9%,两项指标增幅均居无锡第一。
找准新路径 多元要素高效聚合
今年3月,无锡经开区微纳星空商业卫星智能化产线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项目全面建成后,微纳星空将具备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卫星批量生产能力,每年可生产200kg级-500kg级卫星产品150颗以上。这是无锡经开区聚力场景创新、平台搭建、要素聚合,多维度厚植未来产业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在2024年的未来产业发展大会上,无锡经开区启动未来产业十大场景全球征集活动,旨在打造“经开十大未来产业创新应用场景”。今年无锡经开区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开启新一轮全球征集,再次设立1亿元专项支持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大模型等十大国内首创性创新应用场景方案落地。
纵览无锡经开区现有科创体系布局,既有雪浪算力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也兼具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吸引科大讯飞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集聚于此。此次活动期间发布的无锡经开区雪浪算力服务平台、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的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手创新联盟,将为经开区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注入活力。
集群化发展优势,有应用场景、有创新平台,更要有集聚资源的产业园区载体。无锡经开区的“一镇五园”,便是托举产业未来和区域创新功能升级的主阵地:2024年,经开智造园、国家传感园作为核心承载区,助力经开区获批江苏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尚贤湖基金PARK的QFLP基金注册规模近16亿美元,落地数量和规模均位居无锡第一……
创优新生态 营商服务提质增效
智能车联网、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这些“未来新势力”缘何在“年纪尚轻”的无锡经开区聚势成潮?完备的政策体系、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其抢占先机的关键。
以其重点发力的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无锡经开区在顶层设计上为产业提供指引,大会期间发布的“AI十条”,聚焦垂类模型的研发、训练、应用等关键环节,从资金扶持到要素保障,全方位护航企业发展。尤其是,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经开区创新创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团队),综合支持最高达1000万元。
广聚英才,筑牢人才基座。此次,无锡经开区进一步全新升级“尚贤人才计划”,为高端人才量身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2.0版本。较1.0版本,2.0版本在项目支持上加大力度,直接补贴资金最高提升一倍。同时,无锡经开区还推出“青年人才十二条”政策体系,聚力做大人才“增量”、提高人才“质量”。
“经开区将以最丰富的场景,让企业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实现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螺旋式升级和跨越式成长;以最给力的政策,从人才、资金、要素等层面全方位护航企业发展;以最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为无锡现代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多作经开贡献。”无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虹娟说。(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