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3日,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春意正浓,昆曲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在此精彩上演。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联合江苏省演艺集团共同举办,旨在通过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滋养青年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美育启新:至善尽美润桃李
启动仪式
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天为讲话
3月23日晚,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梅园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东南大学2025年度“至善尽美”美育实践工作坊启动仪式拉开帷幕。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建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天为等多位领导嘉宾,与师生代表们齐聚梅园,共同见证美育建设新篇章的开启。赵天为书记系统回顾了自工作坊启动迄今两年来的成果:创新构建非遗、歌舞、影像、学科交叉四大美育板块,举办40余场工作坊、20期大师讲座,邀请60余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惠及数万名师生。2025年,工作坊将深度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立足江苏省非遗资源优势,推出“江苏非遗系列”及跨区域非遗合作项目,将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广西非遗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拓展美育实践的广度与深度。
园林昆曲:沉浸式体验传统艺术魅力
启动仪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园林昆剧折子戏沉浸演出在梅园内精彩上演,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新生代演员与“梅花奖”得主单雯、施夏明联袂呈现四折经典,将昆曲的婉转悠扬与园林的诗意美景完美融合,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在《小放牛》中,青年演员刘阳、张雯以灵动的表演,生动展现牧童与村姑的春日对歌,尽显江南水乡的质朴与生机;《西厢记·游殿》里,钱伟、周鑫通过幽默风趣的对白和细腻的表演,再现张珙与法聪游寺的文人雅趣,凸显昆曲“雅中见俗”的独特魅力;而《牡丹亭》双折则将演出推向高潮,李静阳、张雨轩在《游园》中以优美身段诠释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单雯、施夏明在《惊梦》中以精湛技艺演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境界,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活动现场,昆曲水磨调的婉转唱腔与园林夜色相映成趣,展现百年学府“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演出期间,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天为全程导赏,深入解析昆曲的文学意境与表演程式,让同学们不仅欣赏到昆曲的外在之美,更领悟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赵天为表示,东南大学与江苏昆剧院深度合作,通过“昆曲艺术+高校”模式培育青年传承力量,让古老艺术在校园焕发新活力。舞台设计融入园林造景手法,以古色建筑、简约空间布局以及自然春景呼应昆曲写意美学,同时运用现代灯光技术强化视觉层次,实现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名家传薪:深度探索昆曲艺术精髓
昆曲文化艺术周期间,三场专题讲座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举行。3月21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梅花奖”得主李鸿良带来《至美的昆丑——昆剧丑角的表演特色和雅俗的时尚精神》讲座,深入剖析昆丑这一独特行当的艺术魅力;3月22日晚,“梅花奖”得主孔爱萍以《昆曲舞台表演:以人物塑造、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为中心》为题,分享昆曲表演的技巧与心得。3月23日下午,“梅花奖”得主施夏明、单雯主讲《小生遇见花旦——昆曲生旦艺术赏析》,同学们在昆曲大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昆曲的唱腔、身段、服饰道具等艺术元素,全方位感受昆曲的独特魅力。
本次昆曲文化艺术周的成功举办,是东南大学在美育工作上的又一创新实践。未来,东南大学将持续深化“至善尽美”美育实践工作坊品牌建设,持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东大气派的美育体系,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人格的源头活水,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精神根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上奏响激越昂扬的青春乐章!(李泽睿 神绮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