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暖,雷锋薪火传。多年以来,徐州机电技师学院以“专业技能+志愿服务”为轴心,将“学雷锋活动月”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在服务社会中锤炼职业素养,在公益行动中厚植家国情怀,探索出一条职教育人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创新路径。
技能反哺:专业课堂变身“公益实践场”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们开展“直播助公益”行动,运用直播运营、视觉设计等课程技能,搭建“机电雷锋小铺”线上义卖平台。活动累计吸引2.3万人次点赞,售出手工艺品、闲置书籍等物品,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红十字协会。“这场直播不仅考验专业能力,更让我们体会到科技向善的力量。”主播团队负责人张同学感慨道。
此类“专业+”实践已成学院育人特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徐州好人园等景区开设“红色讲解团”,每周固定开展志愿讲解工作,服务游客超500人次;会计专业开发“防诈情景剧”,将财务审计知识融入反诈宣传,吸引200余名同学观看学习;幼儿教育专业与多所幼儿园共建“共建育人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实训交流活动。
校地联动:构建“技能服务生态圈”
3月14日,学院与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联合开展的“315消费权益指南活动”引发该校追捧。商贸管理系学生化身“校园店长”,深度嵌入该校的爱心义卖消费教育体验场,上演快板“三句半”,发放“消费维权手册”,成为活动现场的“焦点”。“作为同龄人,这些孩子普及的消费知识,中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比课堂有趣!”参加活动的闸口社区主任周忠梅说。
近年来,“校地联动”协同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学院先后与多个社区、企业共建实践育人基地;聘请基层警务人员、专家学者、行业能手担任“德育导师”;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累计数十场,实现了地方、学院和学生的“三赢”。
长效机制:从“三月行动”到“终身烙印”
春风拂过满园的二月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操场,学生齐读学院自主开发的“德育读本”,一天的专业课程学习后,陪伴他们晚自习的是“雷锋精神”主题教育班会和经典电影《雷锋》的集中观影。
学雷锋不止在三月。学院把雷锋精神内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多层次发力,构建职业教育大思政育人体系。文化浸润校园:通过主题观影、文化长廊、续写雷锋日记等形式,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氛围。课程资源开发:自主设计教育读本,打造晨间“德育十分钟”。大思政平台建设:思政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打造“双师型”课堂,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如今在徐州机电技师学院,雷锋精神已化作具象的育人场景;“学雷锋活动月”成为学院“一节三月两会两团”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不仅是道德标杆,更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东岩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专业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技能为民’的责任担当。”当专业技能与奉献精神碰撞,当青春热血与社会需求共振,新时代的“雷锋日记”正在职教沃土上续写更动人的篇章。(李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