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阴法院周庄法庭秉持“小法庭接地气大作为”的理念,立足前沿一线优势,充分发挥并延伸司法职能作用,始终将非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诉调对接为载体,以深度参与网格化基层治理为抓手,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主动促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促进源头治理体系建立。

深化府院沟通与联动,进一步深化物业纠纷源头治理。主动给住建部门发关于物业服务领域治理工作的司法建议书,获得住建部门的积极回应,江阴市政府还印发《江阴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联动调处,打造专业化解纷平台,在成立“江阴法院物业纠纷巡回法庭”和“江阴市云亭街道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基础上,2024年5月又揭牌成立了“江阴市物业纠纷调裁中心”,为下一步让物业纠纷“化于未发、消于诉前,终于诉终,” 打造物业纠纷源头治理亮点品牌“云庭安居”项目,形成物业纠纷矛盾治理工作的 “江阴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动对接网格化体系,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周庄法庭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线上线下信息共享,联处联治,参与辖区党委政府综治联席会议。先后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矛盾纠纷120余起。同时,法庭加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深度融合,将3名员额法官编入辖区每个网格,进行包片负责,在每个村(社区)都设立法官服务站作为固定联系点,设置“网格法官”公示牌,公开辖区内“网格法官”信息和职责清单,实现“点对点”信息衔接,法官进网格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规定地点,一通电话就是一次调解、一次微聊就是一场普法、一场联动就能解决一个问题、一个建议就能促成一次纠偏。2024年共解决小微纠纷31起,接受法律咨询58次。

完善案件三重分流机制,打造速裁团队样板。积极推进小额诉讼,提高简易案件当庭宣判率,真正实施简案快审,切实缩短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强化流程节点的日常管理,严格审限变更,严格审批管控,紧盯鉴定、管辖上诉和公告案件的进程、及时跟踪,对临近审限案件加强预警预防,督促干警加快案件办理速度,对疑难案件及时开展讨论研究,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符合小额诉讼的一律进入小额诉讼程序,并推行小额诉讼当庭判决,切实提高法定审限内结案率。(陈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