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新北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通过自主研发的声纹识别设备,首次捕捉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仙八色鸫(Pitta nympha)的鸣声信号。这种被誉为“鸟中仙女”的珍稀候鸟虽暂未露真容,却以独特的鸣叫声为长江生态修复投下“信任票”。
仙八色鸫声谱图
仙八色鸫是雀形目八色鸫科、八色鸫属的一种珍稀候鸟,因羽毛呈现蓝、绿、黄等八种明艳色彩而得名,素有“鸟中仙女”“鸟类中的宝石”之称。这种神秘鸟类叫声清晰响亮,宛如口哨般悠扬,每年5月至6月迁徙至长江中下游繁殖,常活动于低山阔叶林及近水区域,主要以蚯蚓、蜈蚣及鳞翅目幼虫、鞘翅目昆虫为食。
仙八色鸫
常州市新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实施沿江、小黄山等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不断优化长江、运河、新孟河等“四横四纵”生态廊道构建,着力打赢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目前,沿江新增绿地超3600亩,沿线布置工业遗产式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敞开式省庄河生态廊道、十里生态绿廊等,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居全省第一;依托新龙生态林建成华东地区城市绿地中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累计分流净化江边污水处理厂中水近2亿吨,减少直排长江中水总量的40%,实现一水多用、节能减排,助力沿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常州长江生态岸线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科技哨兵”,新北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引入全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研发基于机器视觉、声纹识别技术的物种智能AI识别模型,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这套“生态天网”近一年来累计观测到维管植物260种、鸟类113种、陆生中小型哺乳动物6种、两栖爬行动物19种、鱼类53种、底栖动物93种,以及水生哺乳动物长江江豚。
仙八色鸫
相较于2023年开展的局部人工调查,2024年观测站新增13种鸟类记录,其中11种通过鸣声监测方式独家捕获。仙八色鸫在繁殖季节现身常州,表明新北区很可能是它们重要的繁殖地。本次仙八色鸫的声纹记录,与2024年监测到的“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形成“生态双星”,这些发现印证了沿江生态系统的持续向好。
鸟类鸣声记录仪
尽管此次声纹证据确凿,但“何时能见到珍惜的八色身影?”为此,新北区计划持续采用声纹监测与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进行“寻仙之旅”。后续,常州市新北区将通过构建完善的区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稳步推进智慧调查监测,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