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静待时机的沿海港湾到现在吸引世界目光的巍峨港口;从曾经沙土飞扬的空旷滩涂到如今港机林立的产业强港。吕四港用了仅仅不到5年。
如今,行走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振奋的繁忙画卷,各项目齐头并进,不断刷新着工程进度,也在刷新园区发展的新高度。目前园区在建项目18个,总投资超600亿元。
在这闪光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启东自上而下“向海图强”的信心决心,蕴藏着千千万万“逐浪者”的努力奋斗、踏浪前行。
“链”出产业发展新图景
2月26日早上7点,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舰的办公室已亮起灯,面前摊开的是当日的工作清单,一会儿他将先出发去上海拜访一家海工跨国企业,而后就直接奔赴连云港。前一天,他刚收到连云港粮油企业愿意进一步洽谈合作的消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遇,当晚便紧锣密鼓筹备资料、规划行程。
吕四港怎么突然开始搞粮油产业了?
随着“2+2”码头获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吕四作业区正式具备直接进口粮食的功能,境外大豆、玉米、小麦、大麦、杂粮等散粮可以通过水运方式从吕四口岸申报进口。团队迅速因势而动,依托吕四港的深水岸线优势和长三角区位优势,将目光投向市场需求更庞大的领域——模块化油气板块和粮油板块。
招商团队兵分两路:一路于去年末“南下”,赴广东麻涌等地“叩门”行业龙头,另一路此次“北上”,紧锣密鼓奔赴目标企业。目前,粮油产业园区里已有中储粮和益海嘉里两家头部企业进驻。
招商是项目的敲门砖,此前团队一直采用“驻点招商”的模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效率并不高,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破局之策,经过深入调研与反复研讨,推行“产业链招商”。
陈舰介绍,整个招商团队分别由五名资深招商骨干担任组长,各自牵头临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冷链物流和粮油、电动工具五条产业链,通过精准摸排上下游企业、梳理目标企业清单,再联动相关行业协会资源“搭桥铺路”。“从最早的重型临港装备到如今根据市场需求研判,再针对产业链精准招商,我感觉这样的转变很重要。”陈舰感慨道,“通过协会对接头部企业,招商效率大幅提高。”
这场“转型攻坚”的阶段性成果,将在3月20日举办的2025启东海工发展招商会暨FPSO&FLNG与海工模块化交流会上迎来高光时刻。届时,中国船舶行业协会、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英国伍德(Wood)等权威机构,中海油、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模块设计、EPC总包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将齐聚吕四港。这场盛会将是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针对产业链精准招商的实战检验——会前,招商人员已根据产业链图谱对参会企业展开“一对一”需求匹配,确保合作意向高效转化。
金牌服务“24小时不打烊”
2月20日上午,韩通新能源高端海工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启东市行政中心举行。与此同时,韩通集团项目筹建组已进驻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与园区经发团队进行项目对接。
韩通新能源高端海工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位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环抱式港池东港区,项目投资35亿元,主要生产制造各类大型高附加值海工模块,达产后将年产海洋高端装备10万吨以上,年产值约35亿元。
一边是签约仪式,一边是项目对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采用“一个重点项目、一名挂钩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工作方案”模式,以“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发展办”的意识,服务项目“24小时不打烊”,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投资前、建设中、投产后的各种问题,让企业对选择吕四港安心更放心。
时间倒回一年多前,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与韩通集团就曾“结缘”。彼时,韩通集团打算进行市场外扩,在各地进行考察选址,当时就曾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那时候我们就和韩通的团队进行了磨合,也打动了他们。”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蔡凯凯说。
后来因市场原因,韩通集团暂时搁置外扩计划。一年后项目“重启”,韩通集团主动“上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仍然是他们的“首选之地”。签约仪式上,江苏韩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成君说:“启东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全力保障项目的用地、用海、岸线等要素需求,投资落户吕四港,企业安心、放心。”
不仅如此,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既有73天确定合作、16个月试投产、28个月全面投产的百亿级项目卫华海洋,也有从接洽到签约仅用41天、刷新启东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时效纪录的惠生海工装备基地项目,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经发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有问题必须解决、有需求尽可能满足”这一服务理念。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顶在项目建设一线,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牵头服务,实行落地项目全程“保姆式”服务;园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紧盯项目序时,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快达产;各条战线工作人员围绕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要素,推出“一项目一专班”,实行“日收集、周汇总、月总结”工作机制,做到“项目有需,港区必应”。
“高效办成”让企业一百个放心
2月26日下午,豪迈重工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的负责人来到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与局长高忠华商谈新的海域确权流程等相关事宜。
由于部、省关于海域使用政策的调整,近期全省用海报批办理按下了“暂停键”,启东市惠生、嘉恒、华东重机等一批省重大项目用海报批受到一定影响。然而,行政审批工作团队一步都不敢停,也不愿停,第一时间会同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省自然资源厅沟通,争取缓冲期。同时,与市资规局开展专题会议进行政策解读,重点分析新政策下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通过向行业主管部门咨询、组织业务骨干赴浙江地区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准确把握审查标准。
这段日子,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里每个人都上紧了发条,在新政策出来之前,必须完成对落地项目的全面摸排,建立项目台账,逐一分析项目特点、审批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调整申报思路,与企业和编制单位沟通,分别制定报批计划。“确保省里新政策一出台,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用海报批手续,让项目得以早开工、快建设。”高忠华对此信心满满,“旅行箱一直放在汽车后备箱,随时准备出发。”
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优化,海域使用报批工作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但“高效”与“办成”一直是吕四港服务项目的底层逻辑。吕四港上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牢固树立“提前介入、精准施策、全链服务”的工作理念,报批专班滚动式驻京驻省,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累计取得总面积1.3万余亩海域证、1.98公里产业码头岸线批复,为项目落地吕四港夯实了资源要素保障基础。
区别于其他内陆园区,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因涉及用海和岸线,都需办理用海报批手续和岸线许可后,才能真正开启“拿地”程序。项目要经过启东市、南通市再到省里的三级审核,每级都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等多个部门;相关环节还要通过专家评审会讨论,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报告后,才能继续往上申报。为保证项目各项审批按时完成,行政审批工作团队常驻南京紧盯进展,将所有流程压缩到最短时限。而整个过程全部由园区行政审批局代办,企业只需负责在相应报送材料上盖章即可。
以惠生海工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码头岸线申报为例,总投资90亿元,规划使用岸线约1370米,在项目码头可行性报告完成后,行政审批工作团队帮助企业完善项目岸线使用评估报告并顺利通过南通组织的岸线评估会议;随即又立刻陪同企业奔赴省港航中心、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处、沟通汇报岸线使用审查相关事宜,并根据沟通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岸线使用报告,确保项目一次性通过评审,缩短了报批时限。
“启东的专业和高效,让我们一百个放心。”惠生清洁能源项目负责人石鹏鹏说。仅用一周时间,惠生项目就分别通过了岸线使用符合性技术审查专家咨询会和岸线使用审查会。目前岸线使用申请已报至省交通运输厅,待出具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