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教育局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市教育系统开学工作会议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出席并讲话,激励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 “干字当头、只争朝夕、拼搏奋进,以一流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会议对标市委市政府最新指示要求,对上半学年各项工作推动落实情况进行检视,部署推进下半学年重点工作和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为全面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现代教育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2024年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一年,苏州教育各方面成果丰硕,教育初心坚守如磐,莘莘学子茁壮成长,科创赋能斐然生辉,交流合作再上台阶,师资队伍日益精良,改革创新勇毅笃行。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认定评估。张家港、常熟和太仓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会议强调,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苏州教育系统要锚定方向、系统施策,聚焦 “强基、惠师、融合、赋能、提质” 主线,实施 “五大攻坚行动”。

  资源优化攻坚行动,让每个孩子“有学上”到“上好学”。推进学前教育 “幼有善育”,强化义务教育 “同城待遇”,推动高中段学校 “多样特色”,特殊教育 “高质量融合”,终身学习 “泛在可及”,强化教育经费 “多元供给”,以重大项目落地达效夯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教育力量。

  惠师强教攻坚行动,让教师队伍成为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严格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惠师强教政策落地,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的护航保障效能。

  产教共生攻坚行动,让“教育链”深度融入“创新链”。高等教育要提升 “城市贡献度”,引导高校对接属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苏州“1030”产业体系,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会同地方科技部门共同支持和参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苏州分中心建设工作。职业教育要打造 “苏州样板”,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支持职业院校申报国家“双高”“双优”计划,推动龙头企业与院校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

  数字变革攻坚行动,让“智慧教育”赋能教育生态。谋划AI教育航向,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应用,打造智能化教学助手,策划开展主题数字教育行动,搭建校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夯实数字基座,培育数字人才,持续开展“未来教师”队伍培养工程,组织开展教育数字化应用专题培训。同时,强化安全保障,健全网络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生态提升攻坚行动,让“五育融合”完善培养体系。坚持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要求,落实 “强体润心” 工程,巩固 “双减” 成果,持续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会议要求,新学期是攻坚突破关键期,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坚持 “干” 字当头,以 “三个强化” 保障新学期任务落地。

  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教育系统党建提质增效,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底线思维,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压实校园安全责任,完善风险预警与隐患处置机制,聚焦校园消防、食品等各领域安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强 “小手拉大手” 教育。

  强化服务效能,坚持以民为本,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教育公平,推进改革,始终站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上谋划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纪委监委第十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徐海在讲话中,对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认清形势、正确对待权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四方面要求。要求严守纪律红线,杜绝侥幸心理。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惩治预防并举。推动主体责任落实,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太仓市教育局局长李广耀、苏州市教育局大数据管理处处长黄小辉、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校长周祖华、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长世分别围绕中小学生强体润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普通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作交流发言,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谋划。

  市教育局全体局领导、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各县级市(区)教育局,各民办院校,各直属学校、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学科教研员在主会场参会。市教育局机关、各县级市(区)其他相关人员在各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