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

  翻开这些年江阴的城建篇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建设如火如荼,轨道上的江阴呼啸而来,城市快速路渐次完工,“一江一河”城市T台展露新颜……一帧帧直抵人心的剪影,折射出一个活力迸发的江阴。

  强枢纽 外引内育提能级

  1月初,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港口集团五号码头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实现了码头装卸工艺全面升级,可满足2艘20万吨级散货船舶同时靠泊。该项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江阴黄金水道优势,进一步强化无锡(江阴)港铁矿石海进江中转集散中心地位。

  去年以来,从申夏港区五号、六号码头扩能改造工程建成竣工,到申夏港区联合铁钢码头改扩建工程、石利港区利港电厂1号码头项目、扬子嘉盛液化天然气码头项目等相继开工,江阴港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对外开放“硬支撑”,众多重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成果斐然。与此同时,新开通“江阴—荷兰(鹿特丹)”“江阴—日本(八代)”“江阴—新西兰(陶朗加)”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江阴—唐山”沿海直达航线等,航运贸易网络越织越密;获准执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出口企业货物在启运港办理手续后即可申请退税,退税时间可压缩一半以上,平台功能日趋完善。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约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65.06万标箱、同比增长14.13%,集装箱运量累计完成87万标箱、同比增长14.32%。

  “近者悦,远者来”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最好评价。2023年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江阴站同步启用。2024年1月31日,锡澄轨道交通S1线开通运营,标志着江阴全面进入“双铁时代”。时隔一年,承载着新春年味的中国红主题列车再次启程,令人眼前一亮。每天乘坐S1线通勤的市民王女士说:“布置一新的列车很有春节的氛围感,我还和同事拍照留念了。”据悉,通车一年来,S1线日均客运量4.14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35.06万人次,2024年客运量最大站为中山公园站。

  “江阴通了高铁,我们人员往来、商务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了。”江苏乾合微电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潘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上海张江设有研发中心,他出差的频率至少每周一次。以往开车去上海需要两至三个小时,而现在乘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得知江阴站今年开通直达深圳、杭州、温州等地的高铁班次后,潘浩连连称赞:“轨道上的江阴,给力!”

  当前,越来越多人通过高铁实现了旅途上的“特种兵式打卡”、日常工作中的“双城生活”……对于江阴而言,2024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的盐泰锡常宜铁路亦十分值得期待。这条纵贯苏南、苏中、苏北的高铁建设工期5年半,堪称江苏高铁“换乘王”, 且在江阴站与沪宁沿江高铁接轨,形成“十字交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将进一步增强江阴站的辐射能力、提升江阴的城市能级。

  拓空间 互联互通强“筋骨”

  昨天上午,在锡澄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2标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桥面附属施工。“今年1月9日,西庄路至暨南大道段1.25公里梁板架设任务全部完成,北圩浜桥至暨南大道段沥青路面也已铺设完成。”该工程施工2标项目负责人吕亚腾说。

  城市快速路是提升城市出行品质、支撑城市迈向更高能级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江阴规划“一环、两联、四横、六纵”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一纵”,锡澄路串联起江阴城区、锡澄协同发展区、霞客湾科学城和无锡市区,主要服务市域各组团南北向快速出行,实现江阴市南拓优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锡澄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北起于规划顾桐路,向南止于无锡界(塘头桥),顺接无锡凤翔快速路,全长5.9公里,按照主线高架和地面辅路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快速化改造,设双向六车道和两侧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目前,暨南大道以南段(暨南大道至塘头桥段)已建成通车,市民开车从暨南大道到无锡蠡湖大桥约20分钟;暨南大道以北段主线高架主体结构也已基本建成。“我们将加快剩余工程及附属工程的施工建设,以冲刺姿态全力打好‘收官战’,确保锡澄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全线于今年建成通车。”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程建设一部副部长赵辉说。

  凌空飞架,气贯长虹。近年来,江阴结合城市和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形成“一环、两联、四横、六纵”快速路网体系,其中环线由海港大道、江阴大道、世纪大道、科技大道、滨江路构成,围合面积203.7平方公里。如今,江阴大道、海港大道、芙蓉大道、大桥南路快速路、长山大道一期、滨江路快速化改造(城区段)等快速路均已建成通车。接下来,江阴将持续做好“融入”和“服务”大文章,通过加快建设4条锡澄快速路(锡澄路、暨南大道西延、惠澄大道快速化改造江阴段、长山大道南延),构建城市快速环线,更好融入锡澄一体化。

  城市快速路由“线”成“网”,街路由“平”变“立”,交通由“堵”转“畅”,这些年,一个个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畅通了出行的“毛细血管”,也进一步拉开江阴城市骨架、疏通城市“筋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市区黄山路、大桥路于2021年和2022年相继完成改造,沿线道路景观面貌焕然一新,为市民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总长约10公里的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人民路—环城南路)、环城北路以及延陵路、毗陵路,于2023年完成改造通车,或打造沿河亲水景观步道,或拓宽道路设双向六车道,或增设沿线口袋公园等街景,实现了从“道路”到“空间”的华丽转变。去年,江阴道路改造提升工作从城区主次干道延伸到街巷,市区中山路、虹桥路、中街等道路街巷实现功能品质提升。今年,江阴还将改造提升通江路,打通林荫大道、塘前路等一批城市断头路,努力提升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安全感。

  显风貌 内外兼修提“气质”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终于“为民”。

  今年1月1日,地处长江之滨、运河之畔的江阴国乐岛盛大开放。岛上,江阴音乐厅、科技馆、美术馆一一向市民亮相。从商贸启蒙到江阴第一家剧院,再到如今建成的复合型文化艺术岛,这座四面环水的特色小岛,见证了江阴这座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日新月异。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江阴国乐岛总建筑师程泰宁也来到了现场。在他看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以‘国乐’为主题,它有一种音乐的旋律在里面,我们希望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能感受到音乐在流动,旋律在流动,也希望这里能举办更多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到江阴来。”

  满城千年风韵,一岛行云流水。作为江阴文化新地标,国乐岛的启用,不仅凝结了院士团队的心血,也备受音乐界众多江阴籍贤达的关注。在参观完江阴音乐厅后,刘北茂之子、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深情地说:“祝贺我们的江阴拥有了一座世界一流的音乐厅,我也希望能把我父辈‘刘氏三杰’的作品,通过江阴音乐厅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江阴音乐厅拥有演奏大厅、专业化妆间、乐队休息室、排练厅、录音棚等,其中演奏大厅有近800个观众座席,呈峡谷梯田式排布。在声学大师丰田泰久先生的声学设计表现下,这里每一个音符都能清晰、纯净地被传递到观众耳中。此外,率先对外开放的江阴科技馆、美术馆,成为市民感知艺术、增长见识的“网红打卡地”。“一到节假日,科技馆就成了我们‘遛娃’的首选,孩子也很喜欢来这里探寻科学奥秘。”市民孙先生说。

  内外兼修提升品质,城市“蝶变”惊艳时光。近年来,江阴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城乡建设,持续刷新城乡“颜值”,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生活”的魅力之城。去年,我市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体检,统筹推进39个城市更新单元,江阴站北广场、锡澄运河公园四期、西门桥改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以心焕新、提优品质,江阴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精心打造科普宣传、运动娱乐、家长接送等候等功能性主题口袋公园,进一步打响“江小澄”口袋公园品牌。位于滨江路南侧、君巫路北侧、黄山湖垃圾中转站西侧的拉风公园,是江阴首座垃圾分类科普园。公园入口标志牌以垃圾分类吉祥物组合“鮰鮰、豚豚、鲥鲥、叨叨”为灵感设计而成,以寓教于乐、寄学于景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百姓生活,引导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周庄镇宗言村,新建成的蔚蓝运动公园由多功能活动广场、儿童游戏区、共享草坪活动区、配套停车区以及一条贯通整个公园的彩色步道组成,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活动需求,目前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新去处。

  精雕细琢见“城”长,乘势而上展新姿。面向未来,江阴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塑优重点片区形态,畅通快速路网体系,提标管理治理水平,厚植文明文化基底,打造更具魅力、更有质感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奋力交出城乡融合发展新答卷。(潘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