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技术与产业同频共振

  无锡人形机器人发明专利授权率排名全省第一

  发力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技术与产业同频共振。近日,记者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悉,2015—2024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省内与南京并列第一,且高于全省平均授权率53%,专利质量和创新能力得到印证。

  呼应产业的快速布局,无锡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持续上升,尤其在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起每年稳定在70件以上,高峰期近百件。申请的技术热点覆盖了人形机器人硬件、动力电机技术分支等,尤其在机械手和电机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39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5%,位列全省第一。

  专利申请数据持续上升,技术不断成熟,推动我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量产落地。随着优必选、安尼迈等头部机器人企业陆续落地,蔚瀚智能等本土力量崛起,各板块相继以产业园形式,招引集聚一批创新研究项目,无锡在人形机器人伺服系统、关节模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产品。比如,能保持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稳定奔跑,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对关节要求极高,供应商之一正是来自无锡的意优科技;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的背后,离不开无锡巨蟹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臂之力”。

  数据攀升的背后,产业高端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科研院校的“强磁场”频频发力。新成立的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申请发明专利已超50项,主要支撑来自由丁汉院士领导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联合无锡本土产业链打造出无锡首个轮腿式人形机器人“艾德”,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相关专利目前已达56项,研发能力吸引了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前来合作,并携手成立了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围绕人形机器人在文旅产业上的应用场景开展科学研究,产教融合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析无锡人形机器人专利的结构和类型占比后发现,一些细分领域的数据与领先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关键技术及自主能力方面仍有上升空间。如在人形机器人算法开发方面,无锡专利申请量相当于深圳、上海的11.63%12.35%,说明在人形机器人中尤为关键的步态控制领域需要进一步取得突破。

  从企业视角看,因为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有更强非结构场景适应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正成为行业发展新的热点,专利的研发重点也从制造难点转向适配各类场景的灵活度挑战。近日,无锡无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人形机器人快速点头摇头运动机构”专利获批,该技术赋予了机器人更加自然、灵活的头部运动能力,可提升其社交表现力,开拓出陪伴等更多元的应用场景。(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