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登科技创新高峰的征途上,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路径。就无锡而言,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好山好水就是一张王牌,应该坚持“山水之间做科创”的鲜明导向,探索以绿水青山赋能产业发展的路径,用“最美风景”吸引“最强大脑”,让好地方源源不断创出好成果。
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节目中,夜游水乡的美好情景让观众难以忘怀。无锡山温水软,北枕长江、南拥太湖、运河穿城而过,生态环境优良是这座城市的显著标识。好生态最显见的效应是促进文体旅消费,但从世界范围内崛起于自然山水间的一个个科技园、一座座科学城的案例来看,产业科技创新同样青睐好风景。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有个著名的“雷尼尔效应”概念,指的是除了物质待遇,美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等创新资源同样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的团队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最强大脑”对自身健康乃至灵感来源非常看重,因此都爱去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吴志强是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家,他认为,无锡历史上就把绿水青山和人才发展兼顾得特别好,无锡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把最好的环境留给全世界最强的大脑”。
从太湖湾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可以看出,无锡的确是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留给了科创企业。接下来要做的是,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如何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更多科研成果就近落地开花。不妨看看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做法,这一功能区位于闵行区,紧邻黄浦江畔,拥有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两所“双一流”高校和众多科研院所,目前逐步探索出科学家创业、校友联合科学家创业、大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共建产业创新平台等多元化转化路径,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累计汇聚了1.3万余家企业。视线回到无锡,山水东路科创谷、蠡湖未来城、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都是自然条件优越的新城片区,可以说生态环境优于国内诸多科技园区。全长11.8公里的山水东路科创谷更是汇聚了多所“双一流”高校、省部属科研院所,创新浓度颇高。
无锡不缺好地方,重点是做好以绿水青山赋能产业发展的大文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探索提供“整建制”的生产生活配套,配足配齐算力、数据、低空空域、绿电绿证等各类新型生产要素,建好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在园区内就能转化。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出门就是客户的产业创新生态,真正让美丽生态空间变为科创活力空间,让“最美风景”和“最强大脑”互相成就。(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