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无锡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之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市委社会工作部凝聚“新”力,实施“三优”焕新工程筑就暖“新”友好阵地;解决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释放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乡村、协会商会、企业牵线搭桥,签下一个个可持续的经济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多元化的举措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带来幸福感。
暖“新”场景持续升级
10日下午2点,正是骑手们相对空闲的时段,梁溪区盛世家园社区暖蜂驿站比平时更热闹了,当天社区为骑手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元宵汤圆。尽管地方不大,这里冬暖夏凉,还配置了饮水机、躺椅、微波炉、冰箱等,俨然是骑手的一个温馨小家。
这样的暖“新”驿站全市有967个,去年,我市创新实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三优”焕新工程,按照优布局、优服务、优场景“三优”目标,进一步优化阵地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打造友好场景,持续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暖“新”友好党群服务阵地体系。
暖“新”场景还在持续升级:设立暖“新”关爱基金,优选20余家“友好医院”,开设33个“爱心暑托班”办班点,推动友好商户联盟建设,打造“骑手助餐中心”、暖“新”药事驿站等74家……“在无锡,我们有家的感觉。”外卖骑手小吴表示。
“轻车壮马”为基层松绑
“以前五花八门的台账是我们社区工作的一大负担,现在台账数量缩减了70%以上,我们有更多时间回应居民的急难愁盼。”新吴区太湖花园第二社区党委书记胡雯有感而发。
“小马拉大车”一直是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去年,围绕社区“权小责大”“力不从心”等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为基层松绑,让“小马大车”向“轻车壮马”转变,组织各职能部门规范和厘清社区(村)职责边界,并出台《关于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24条举措》,建立健全权责清单、推动资源和工作力量下沉,帮助释放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
减负的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为基层赋能。通过探索“社区+社工+志愿者”模式,充分链接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资源,以“家门口”服务为核心理念,围绕敬老助老、儿童关爱、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领域,实施一批“小而美”的“社志”融合项目,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村会牵手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和镇村牵手打造产、供、销全链条项目,让无锡老百姓以后每天都能买到甘露青鱼。”市水产业专业合作协会会长龚志勇在去年12月举办的甘露青鱼高质量发展项目“村会牵手”签约仪式上表示。签约后,协会、镇村、企业、农户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标准化鱼塘、引进智慧养殖技术、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等,让甘露青鱼“游”上百姓餐桌。
“村会牵手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截至目前共有53家协会商会为77个重点帮促村引进95个特色服务项目。此外,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开展“双走进、双服务”活动,组织15个行业协会商会、43家会员企业,提供864个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无锡市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工作指引》,实施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强基提质专项行动,目前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覆盖率从60.5%提高至85.2%。(杨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