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文旅紧扣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赋能,以品牌塑形,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任务,通过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按照发挥特色优势、培育党建品牌、强化服务内涵、助推文旅发展的工作思路,形成品牌示范带动效应,有效促进党建与业务的互融共促,为常州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明宗旨,提升文旅服务温度

  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聚焦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充实方式内容,增加体验空间,打通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的“最后一公里”。常州图书馆持续加强“书香党建联盟”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为民服务效能。坚持品质发展,首创“政府+社区+企业”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公共阅读空间——“秋白书苑”,并入选国家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常高艺党总支坚持多渠道服务学生、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党员走进钟楼区幸福天年老年公寓,用非遗艺术温暖老人的心灵;与重点学生结对,开展潜能生唤醒转化,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开展“艺·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的认同感。

  聚资源,凝聚文旅发展合力

  常州博物馆、常州三杰纪念馆分别打造“红色常博”党建品牌和“红领带”联盟,有效促进文化普及与馆校合作。一是紧跟市场趋势,以重点展览、重点活动为抓手,精心谋划并成功举办“寻龙·读城”图片展暨馆校共建文化周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常博奇妙夜、“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常州市青少年书画大赛等品牌项目,充分挖掘“常州三杰”革命事迹,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时代红色主题活动,切实将党建工作“软实力”转化为事业发展“硬支撑”。二是研发专属研学产品,逐步实现“流量”变“留量”。“寻宋·观宋·品宋”旅游线路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常州地域文明探源”研学线路入选2024年度首届文化遗产研学优秀线路。2024“常博奇妙夜”活动,更是通过14天延时开放和推出八大主题73场活动,吸引30万多人次参与,入选了三季度“博物馆十大创新事件”。《潮起羊城 烽火寻光——常州三杰与广州印记》入选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已在常州各高校及广州、惠州、东莞、湛江、肇庆等广东各地进行联展巡展共计20余次,惠及群众约40万人次。2024年度场馆整体营收完成83万元,同比提升31.6%,客流量达到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强素质,建立文旅讲师团队

  常州文化馆打造“艺术党课”特色品牌,培育一批馆内、馆外的优秀艺术人才,通过培训、讲座、表演等多样形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增强理论党课吸引力,提升党员理论实践水平。目前,“艺术党课”已开展三期,由支部三位优秀党员同志打造“音乐党课”“国画党课”,将“党史+理论、红歌+诗诵、技法+体会”融为一体,让大家在“唱”中学、在“赏”中学,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建立“红色讲解员”师资库,注重职业能力提升,出台涵盖“日、月、季、年”多时间节点的《常州三杰纪念馆讲解员培训提升计划》,开展讲解员培训与考核、讲解员竞赛复盘大会、讲解员素养提升大会。聚焦讲解词分众化,推出“青少年版”“企业员工版”等6个版本共18篇讲解词,精准对接参观者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讲解服务的同时,提升讲解员队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全过程、全方位、全体讲解员参与,实现管理闭环。

  拓路径,助力文旅老城厢建设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建立考古工地临时党支部,注重考古成果的转化,助力探索常州地域文明,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开拓新路径。开展“龙城探源,‘铲’释常州——常州市前王村墓地考古发掘体验活动”等,面向公众宣传考古成果与地方历史;开展考古进校园活动,面向青少年科普考古知识,提升常州文物考古工作对外影响力。

  常州市文保中心围绕运河、名人、古建筑修缮等主题打造“青果讲坛”宣讲阵地。常州美术馆、常州画院在春节传统节日前期与多家单位合作,在人民公园举办“花开常州 福满龙城”迎新春写春联送福活动,服务老城厢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体验需求,助力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常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