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武进区永安河成功入选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该条河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河道。

  永安河全长19.83千米,地处常州市武进区中部,流经城市、城郊、乡镇三大区域板块,主要功能为排涝、引水。这条河沿线原本重污染企业较多,河道水质不佳、岸线坍塌,区域引排不畅。为了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和水环境面貌,武进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开展系统治理,在关停沿线多家重污染企业、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河段功能以及周边城乡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将永安河分为三段,每段采取不同的整治方案。整治过程中突出“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亲水性”,以生态挡墙技术代替普通硬质砼直立墙,采用生态护坡保护坡岸稳定,创造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微环境,沿岸植被覆盖面积约88万平方米,并在河边打造了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水利党建生态园,形成“春可赏花、夏可乘凉、秋可赏叶、可冬踏雪”四季美景,满足群众亲水需求。如今永安河摇身一变,成为一条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宜居宜业的幸福河湖。

  整治一新的永安河与武进区骨干河道形成北排长江、南入太湖的自然水系,该工程也是为了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和太湖流域水环境面貌的重点项目。近年来,围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武进区勇挑担当,发挥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45亿元,目前已完成62亿元。武进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目前累计完成246万方,滆湖清淤完成560万方;滆湖(武进)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退田还湖3.02平方公里,完成水生态修复245万平方米;武进区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总体进展65%;新建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阳湖生态净水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其中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一进水试运行,阳湖生态净水厂总体进展40%。随着新一轮太湖治理不断深入,武进围绕“一湖(滆湖内源治理)一链(环滆湖生态湿地链构建)一网(排水管网建设)”,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水生态已成为武进绿色发展最强保障。

  以滆湖治理为笔 绘就新蓝图

  滆湖为江苏第六大湖泊,是太湖上游的主要湖泊,武进范围内滆湖保护范围总面积192平方千米。作为太湖的前置库,滆湖在太湖湖西水系中有重要的缓冲作用,其污染控制和水质净化对太湖水环境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武进水利部门高标高效强化滆湖治理,构建陆域、水域及近岸带“三位一体”的滆湖水环境治理格局,规划面积约580平方公里。滆湖生态清淤工程通过对滆湖湖区污染底泥的生态清淤,有效削减底泥内源污染,促进湖泊水体水质改善,保障下游太湖供水安全。滆湖(武进)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在对滆湖退田还湖二期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增加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生植物面积共计11.8平方公里,占滆湖总面积的8.16%。此外,启动骨干河道夏溪河、扁担河、湟里河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出入滆湖河道水环境治理,同时带动周边支浜得到进一步整治提升。

  滆湖环境变好了,武进区水利局联合高新区依托原有的滆湖低碳湿地公园共同打造了滆湖河长制主题公园,科学设计了河长主题参观路线。进入公园,沿着休闲步道一路向前,武进河湖长制工作发展历程、滆湖治理规划、幸福水乡建设成果、水文化典故、民间河长治水风采等内容依次展现在眼前。同时,节水护水小知识、水生动植物介绍、“水车”“翻车”等也一并融入园内,做到了理论知识学习与传统水利设施游玩兼备,大大增加了公园的科普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每逢傍晚,公园内集聚了很多市民沿着参观路线走一圈。“我就住在附近,每天饭后在这边转转特别舒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我还能看一看公园内的展板,了解到我们武进近几年来在水环境上的投入和取得的各种成效,感觉自己爱水护水热情也被激发了。”家住滆湖附近的居民这样说。

  以治污扩容为要 实现新跨越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做好控源截污工作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武进区水利局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水务一体化试点单位,在全力开展水环境治理的同时狠抓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近年来,武进区全面推进城镇厂网站一体化设施建设,建成投运城区、武南、武南二、滨湖、湟里、漕桥、太湖湾和马杭等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当前总处理规模39.55万吨/日。“十三五”期间建成滨湖污水厂一期,完成马杭工业厂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8万吨/日,“十四五”以来完成武南二厂一期、漕桥厂扩建和湟里厂改扩建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计划至“十四五”末,将全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56.55万吨/日。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同步加快推进,建成103座市政泵站,2025年底前还将新改扩建5座。累计建成市政污水管网1455公里,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今年年底前还将新增20公里。城镇老旧污水管网排查修复已累计完成650公里,计划到年底累计完成830公里。

  此外,实施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周边7个乡镇开展雨污水管道、污水提升泵站及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16.74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目前一期、二期已完成,三期即将开工建设。

  以连片治理为纲 谱好新篇章

  实现全域幸福河湖是武进治水的远大目标,为此,武进推出三个实招。第一招强化制度建设,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河长制年度重点任务,并将河长制纳入高质量考核,通过考核指挥棒推动幸福河湖建设,第二招创新治水理念,开展骨干河道综合治理、镇村支浜生态提优、小微水体出新出彩,构建连片治水的新格局。第三招出政策强指导,区河长办会同水利、财政部门制定了《常州市武进区幸福河湖建设资金奖补办法》,对建设成效显著的河道和小微水体建设主体给予相应的区级补助资金,以此来提高各地积极性,同时在前期建设工程中,区河长办邀请专家对整治意向强烈的地区开展方案优化和技术指导,为建设单位送来“及时雨”。目前已下发区级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累计建成省级生态河道306公里,省、市、区级幸福河湖64条,市、区级小微水体优秀片区54个,在老百姓房前屋后打造了一批“春可赏花、夏可乘凉、秋可赏叶、冬可踏雪”的河湖生态美景。武进区还依托重点河湖治理项目为幸福河湖持续扩容增面,武进区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规划总面积为115.4平方公里,覆盖湟里镇、嘉泽镇69条河道与4个水体,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目前完成2.8亿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河湖治理质效,武进区以滆湖为中心,加快生态湿地链建设,如今通过种植水草打造的滆湖“水下森林”生机勃勃。围绕滆湖近岸带湿地建设,在圩区清退基础上,实施地形重塑和湿地建设,已完成还湖区191万平方米和还湖区外51万平方米湿地建设,湟里前黄片区计划建设近岸带湿地1060万平方米。围绕滆湖主要入湖河道湿地建设,计划建设武南河、湟里河、塘门港等河道入湖口湿地130万平方米,实现入湖泥沙沉降、植物净化拦截。围绕滆湖湖区湿地建设,已实施滆湖湖心面积85万平方米,启动滆湖沿江高速高铁区域及其北部生态岛建设湿地面积约140万平方米,结合滆湖三期清淤后在滆湖南部及水源地周边适宜地形内建设湿地约240万平方米。围绕城区重要水体和乡村湿地建设,利用城市支浜、景观水体和农村河浜、池塘、沟渠等,与生态河道建设、小流域治理、农田尾水净化湿地等工程有机衔接,多种形式打造小微生态湿地。

  经济和生态共赢是武进不懈追求的目标。立足区域实际情况,结合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武进将对河长制进行延伸拓展,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能”“有效”,让河湖“清起来”带动经济“富起来”,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不断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力。(强娟 竺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