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开展。展览从文献典藏、文献研究、文献传播三个角度展开叙述,精选500余件文献实物和60余幅图片,以时间为脉络,集中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研究和国际传播的主要成果,汇集了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收集的珍贵资料,包括档案、日记、书信、录音带、录像带等10余种文献种类。

据介绍,长期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依托“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端智库,持续开展南京大屠杀档案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本次展览以“永恒的记忆”为主题,在海量文献资料中精选出具有专业性、普及性、国际性的文献史料,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展出,如2024年征集的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等。

展览分为“历史记忆”“共同记忆”“世界记忆”三部分,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历史记忆:来自海内外的文献典藏”重点展示了300余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的日记、幸存者的口述证言、日方加害者的自述以及报刊史料等。“共同记忆:基于真相的文献研究”陈列了中外学者撰写或编纂的170多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著作、普及读物、论文集、智库研究报告以及国家公祭主题出版物等,特别是重点展出了张纯如著作的不同版本以及各类青少年读物,介绍了智库运用文献资料开展学术研讨和宣讲的情况。“世界记忆:面向全球的文献传播”展示了史料和史论的外译与国际传播,重点展出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智库推出的多语种外译图书。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历史的记忆深藏在文献里,传承在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让时间停驻在历史发生的瞬间,让观众感同身受,从鲜活的史料和丰富的文献中受教育、受启迪。”

  据悉,该展览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首层1号、2号临展厅,展期3个月。(李安琪 徐红霞)